2012高考语文金牌预测试题(19).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高考 语文 金牌 预测 试题 19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2高考语文金牌预测试题(19)一、(18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股市跌破4000点,中国资本时代的画皮被戮破;股改后大小股东利益统一论,也被露(l)骨的圈钱式再融资无情撕毁。B“嫦娥奔月”,它曾经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凄美而又令人暇想;它曾经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li)。C. 多年来,美国在一系列金融衍(yn)生品上的严重透支,寅吃卯粮,已经陷入了由金融结构矛盾引发的系统性危机。世界经济需要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引擎,中国正在大国的边缘徘徊(hu),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我们就可实现经济崛起。D国、亲两党主席几次私下会晤,
2、宋楚瑜表示,国亲合作、“立委”提名甚至两党合并,他的立场都是开放,唯独“入联公投案”,是一些政客煽风点火,他绝不和(hu)稀泥。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日前,南京某公司的业务主管刘奕因谈恋爱“脚踏两只船”而被公司开除。该公司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一些网友的 。由于女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导致所教育的孩子尤其是处在启蒙时期的幼儿,受老师的 形成一种女性化的特征。一些公共场所的设施在安装、设计上存在不安全因素,又不设任何警示标志,致使一些消费者, 是老年人和儿童摔伤或被砸伤。A置疑 熏陶 甚至 B质疑 熏陶 尤其C置疑 熏染 尤其 D质疑 熏染 甚至3下列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
3、项是信贷活动中,银行轻易放贷,必然造成呆帐、坏帐的增加,致使尾大不掉,影响资金的回笼和流通。暗恋桃花源大受欢迎,先锋话剧新作水浒传包法利夫人开始向杭州摇橄榄枝,而杭州本地的演出商也开始蠢蠢欲动,对话剧特别留意。C与李登辉相比,在“去中国化”这一立场上,台湾当局今日的某些当权者真是过犹不及,比当年更甚了。D. 如果按照“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看人均能源消费,有一些人就不会那么振振有辞地说中国的排放量大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B我们浏览本地的几个教育网站和学校网站,发现各个学校都在大兴博客工程
4、,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学生个人博客,应有尽有。C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保障公民的各种权利,领导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献计献策。D“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中日幼教专家探讨学前教育时,日本儿童研究所所长小林登作了“情感的儿童科学” 的主题报告。B娥皇、女英、辛追、杨开慧 一个个历史、文学中的形象从舞台上款款走来:柔美而坚贞、神秘而浪漫;婉转的歌,曼妙的舞,整个舞台因此而显得绚丽夺目。C台湾2007年历史课本将“大陆”
5、改为“中国”,此举引起了岛内历史学家的强烈抗议。他们表示,不认同当局以政治立场编写历史课本的做法,这“根本是思想钳制。”D5日11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首次飞达近月点,顺利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周期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6下面的古诗文默写,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万里悲秋独作客,百年多病常登台。登高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得仓皇北顾。永遇乐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扬州慢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前赤壁赋D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
6、云之志! (滕王阁序王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杜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说说“律师” 韩 栋“律师”一词出现很早。汉武帝征服西域后,佛教就开始传入我国,一开始得来的全是梵文佛经。汉恒帝时才出现汉文佛经,佛经中的借词、译词随之进入汉语系统。“律师”也是其中之一,涅粲经金刚身品云:“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这时的“律师”与法律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意译的佛教用语,是对通晓律藏僧人的称呼。佛经主要包括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称三藏经。僧人对佛经的习得各有
7、所长,水平较高的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称呼。“经师”主要是通晓“经藏”或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论师”偏重于称呼精通“论藏”的僧人,“律师”则是通晓“律藏”的僧人。可见,“律师”最初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是对僧人的一种称呼,而且因佛教的存在而存在,并一直延用至今。“律师”一词发展到唐代,外延扩大了,不仅佛教僧人有“律师”的称呼,道士也可称“律师”,唐六典祠部郎中云:“而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直到清代,才把传授法律知识的人称之为“律师”,与法律有了一丝联系。但是,它还不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律师”。直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前后,
8、变法的中心人物和一些开明人士把西方民主主义理论和西方文化传播进来,汉语词汇中增加了大量哲学、政治、经济上的名词术语,其中,有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意译词“律师”,它才是今天法律意义上“律师”的源头。律师源于古罗马的辩护人,他们精通法律,为当事人辩护,并不收取报酬,这是现代律师的雏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律师成为一种职业,并有律师制度的保障,中国是在清末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才首次提到“律师”的。“律师”一词是一个意译词,英文为“lawyer”,“法律”翻译为“1aw”,为什么在意译时“lawyer”翻译成“律师”而不是“法官”和“法师”呢?法,古作“灋”,说文解字:“刑也,平
9、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说明法能够主持公正,惩恶扬善。法形成于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法是公之于众的法典。律,尔雅的解释是律的本质,说文解字是讲律的命名,段注“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律主要指定罪量刑的刑法典。“律”多指具体的条文,“律”比“法”更具体。佛教中“律”多为“戒律”,佛教中的“律宗”是依律修行的教派。因而,律师是解释“律”的人。现代意义上的“律师”是依照法律条文为当事人辩护的人,而非依“法”定罪的人,依“法”裁定是非并定罪的是“法官”。这也许就是现代汉语中“律师”和“法官”得名的主要原因。法、律在法律义上是同义的,区别只是在于时代。春秋末期,“法”字
10、广泛使用,如李悝作法经,后来秦商鞅把法经的“法”改称为“律”,以后各代皆把“律”作为法典名称,把“法”改称为“律”,如秦律、汉律、魏新律、晋泰始律、梁律、陈律、北魏律、北周律、北齐律、隋开皇律、唐律、明律、大清律。今天,习惯上又改称“律”为“法”,然而,“法”字又有“法术”之义,“法师”多指后一义。由于“律师”意义较为单纯,“法师”意义多,加之国人的惯常思想,佛、道、巫皆可称作“法师”,易产生歧义,所以在意译“律师”时舍“法师”而留“律师”。以上是现代“律师”一词的由来及演变。汉语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较开放的系统,汉语中有些看似平常的简单词语,背后却是暗流涌动,如不细细探究,难免张冠李戴,只有溯
11、源分流,理清脉络,方得真理。(选自文史知识2007牛第7期,有删节)7关于“律师”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律师”词最早源于佛经,在汉武帝时期就进入了汉语系统。B佛教中“律师”是依律修行的教派。C清代把传授法律知识的人称为律师,这已是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律师”。D现代意义上的律师是依照法律条文为当事人辩护的人。8下列对“意译lawyer翻译成律师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形成于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而律师是汉代才有的词汇。B“法”是公之于众的法典,而“律”比“法”具体,多指具体条文,比较符合现代意义上律师的职业特征。C尽管“法”和“律”在法律义上是同义的,只是在各个时代称呼不同,但“法
12、师”中的“法”多含“法术”之义。D“法师”一词在佛、道、巫中都有此类称谓,为了区别于人们的惯常思维,避免混淆,故取“律师”而舍“法师”。9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律师一词是一个意译词,是在西方民主主义理论和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时,汉语词汇中新增的一个名词术语。B律师一词与法律有联系最早出现在清代,在此之前,律师只是对佛教僧人的一种称呼。C“律师”最初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是对通晓经藏僧人的一种称呼。D现代律师的雏形出现在古罗马,他们精通法律,为当事人辩护且不收取报酬。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师一词出现在汉代,随佛教的传入而存在,汉代以前佛教没有在我国出现。B在中国,
13、律师成为一种职业,并有律师制度的保障,可能出现在清末戊戌变法前后。C律师当初是一个意译的佛教用语,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一个专有名词。D由律师一词的由来与演变,可以看出汉语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大量借词、译词还将进人汉语系统。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 尚节亭记 【明】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14、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
15、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大易:指易经;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右之器以欹;欹: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B于是乎有裨焉裨:好处C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宜:应该D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胶:固执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是诚有大过人者 裘马过世家焉B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夫节之
16、时义,大易备矣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D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特卉木也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B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C而早以节立志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D岂徒为玩好而已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1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看到了以后很喜欢。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
17、;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第II卷(共108分)四、(17分) 15(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3分)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沈子福之江东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罟师荡桨向临圻
18、。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惟有相思似春色,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江南江北送君归。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罟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本诗是诗人送友人李使君赴蜀地上任时所作。树杪:树梢。“汉女”“巴人”两句:写蜀地民情。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1)请分别概括这两首诗的意境特点。(2分)(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它们分别采用什么手法写情?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4分)17下面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分)(1)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作家,一生创作六十多剧本,以窦娥冤牡丹亭单刀会最为著名。(2)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代表作有哈姆雷
19、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四大悲剧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1题。(19分)今夜的泪水 李汉荣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课件新人教版20180829448.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