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精品教案: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学年 语文 精品 教案
- 资源描述:
-
1、指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数学文化,激发热爱科学的精神。四、美育渗透目标启发学生具有宏观的文化视野,以科学精神励志,以人文精神向学,开辟出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境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
2、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难点: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3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屈指可数”“弹指一挥见”,手指在生活中的计数功能,直接催生了数学这门科学,丹齐克的指印为我们揭开了这二者的关系(板书课题)。2作者及
3、相关背景介绍丹齐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2)小组交流讨论。【明确】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在当代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作者饶有兴味地给我们讲述了数学的起源人类计数的历史。原来,让现代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在它的起步阶段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十进位制,只不过是原始人类以手指计数的遗迹。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无法把握数量的多少,面对生活的难题,他们困惑不已。然而
4、人类的理性终于从纷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发展了数学思想,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数字的起源,如同文字的起源一样,是对人类心灵最具诱惑力的问题之一。作者在正文前面摘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诗句,表现出古人在这方面的好奇和迷惘。课文节选部分共6节。第1节,谈人和动物的数觉。数觉是一种对数的原始直觉,是人和动物(如某些鸟类和昆虫)都具有的一种本领,是对小数目东西数量的判断能力。作者列举了鸟类、蜂类的例子,说明这种本领不独为人类所有。还讲了庄园主驱赶乌鸦的故事,说明这种依靠本能对数的辨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有时会因此丢掉性命。第2节,作者进一步对上述例子加以分析,举出了两种意见。一种是正确的,即“具有
5、这种数觉的动物只限于极少的几类”,可能“只限于几种昆虫、几种鸟类和整个人类”;一种是片面的,即认为“动物数觉的范围实在太小,简直可以略而不论”。作者在第2节中主要是针对这种意见进行了辩驳,指出“人类的数觉范围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类单凭这种直接的数的直觉,在计算的技术上,就不会比鸟类有什么进步”。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首先界定了数觉的概念,指出人类借助图形、心算、计数等辅助手段来识数不能算是数觉;另外,还从原始民族、原始语言和欧洲语言中找例证,如南非布须曼族表示数字的字只有一、二和多,英文、拉丁文、法文“三倍”(或“三”)都有表示“多”的意义。第3节,继续举语言上的例子,指出很多原始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北校高一语文必修二课件:第四专题《林黛玉进贾府》(共39张PPT)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