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 枣庄 第八 中学 2014 2015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阶段性 检测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4-2015届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选择题 (30分,每小题3分)1下面一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干燥 俗滥 司空见惯 要言不繁B省份 蕴藉 得鱼忘筌 走投无路C幽静 框定 唉声叹气 纷至踏来D修葺 涵养 立杆见影 急流勇退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一方面边城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原始的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B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
2、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C“最美丽城市”的指标是根据城市的规化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个性、整体协调、文化底蕴、自然环境和公众口碑等方面评分的。D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以回扣等商业贿赂手段,向医疗机构推销假冒伪劣甚至质次价高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导致医药服务价格不断攀升,直接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和我行我素,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的话,那么可怕的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B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C这些肖像体裁丰富,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有的
3、是笔墨浓重的油画,有的是一蹴而就的速写,有的是笔墨线条都清晰可见的素描。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为了贯彻实施教师法,县教育局于教师节前已兑现了拖欠教师的所有工资。B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C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的内容。D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小二夫妻对林冲
4、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他们,表现了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B别里科夫从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C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反抗的种子猛然爆发出来。D为了重现边城小说里茶峒古镇的人文景观,打造“书里边城”,花垣县已着手筹资达28亿元左右。6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于时风波未静B问征夫以前路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C尝从人事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D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奚惆怅
5、而独悲?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泉涓涓而始流弃甲曳兵而走B问征夫以前路乐琴书以消忧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悟已往之不谏求之靡途8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遂见用于小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农人告余以春及翱翔蓬蒿之间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齐谐者,志怪者也 莫之夭阏者 奚以知其然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既自以心为形役 ABCD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连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罗贯中-明代B装在套子里的人-短篇小说-契诃夫-俄国C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文学家-晋代D逍遥游-庄子-庄周-战
6、国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_ 。 _ , _ 。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ABCD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
7、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中国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
8、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
9、“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
10、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11、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1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因此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B“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礼俗有关。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12根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3分)A桃花俏丽的色
12、彩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B人们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C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而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更是几乎无处不在。D中国的“桃花文化”的形成要有世代沿袭相传的民族积淀。13对作者把文人学士寻找桃花源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B“桃花源”是一种理想社会的象征,探寻桃花源就是对理想社会的探寻和追求。C探寻桃花源,是中国文人的自然观的反映,他们寻找桃花源,歌颂桃花,表达
13、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D探寻桃花源,体现了儒家与庄禅思想互补的人生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三、古诗文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
14、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
15、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3分)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 B C 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
16、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5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700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