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邓稼先(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1课 邓稼先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01 邓稼先 解析 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后 培优练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姓名: 班级 第01课 邓稼先 本课重点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课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宰割(zi) 筹划(chu) 鞠躬尽瘁(cu)B.难堪(kn) 开拓(tu) 鲜为人知(xin)C.元勋(xn) 呼啸(xio) 热泪盈眶(kun)D.燕然(yn) 彷徨(hun) 至死不懈(xi)【答案】 A 【解析】【分析】B.“鲜”的正确
2、读音为xin; C.“勋”的正确读音为xn; D.“燕”的正确读音为yn。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能力。此题比较简单,关键是看平时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多音字、易错音,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可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出人头地 郑重其事 讳疾忌医 人才倍出B.名副其实 莫名其妙 无所事事 再接再励C.永往直前 语重心长 精神矍铄 无边无垠D.甘拜下风 首屈一指 别出心裁 谈笑风生【答案】 D 【解析】【分析】
3、此题是考查同音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人才倍出”改为“人才辈出”B“ 再接再励”改为“再接再厉”C“永往直前”改为“勇往直前”。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B.这位村民一生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C.据了解,全县范围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宣讲活动,旨在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家喻户晓
4、、深入人心,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实质。D.2016年9月10日下午3时,位于云贵交界处的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全面合龙,距江面564米,世界第一当之无愧。【答案】 B 【解析】【分析】B.鞠躬尽瘁:意思是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这里不符合具体的语境。 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
5、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从列车广播员的广播中,听到沿途将要经过的一些城市,这当中就有大连市。B.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的一些医院,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C.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D.他本来可以冲上去的,但一片弹片正中咽喉,他没能看到胜利便倒下了。【答案】 D 【解析】【分析】这是一组考“搭配不当”的题。A项动宾不搭配,“听到城市”不通,应改为“听到城市的名字”。B项主谓不搭配,“医院奔赴灾区”不通,应把主语改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C项主谓不搭配,“破
6、灭”的不能是色彩,而是“肥皂泡”,应去掉“的色彩”三个字。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5.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A.B.C.D.【答案】 B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
7、,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恰当的排序为:。故答案为:B。【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B.“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D.“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
8、符号的掌握及运用。A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B句中的冒号应为逗号。C“死而后已”后边的逗号应删去。故答案为:D。【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7.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C.这篇文章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使用长句可以
9、使表达简明干脆、生动活泼,有利于抒发感情,能够取得明快有力的修辞效果。D.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适合作速读训练。【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中说明的是短句的作用,长句的作用是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A、B、D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二、综合题8.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
10、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2)【在线交流】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答案】 (1)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2)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3)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
11、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紧扣“打开科技之窗”这一主题,结合生活积累与体验,设计出灵动、活泼的栏目名称即可。如: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2)此题考查的是综合性学习的掌握。所提问题要符合“科技”的主题,语言表述清晰。(3)仿写要与例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平时多读书,勤练习,善积累。本题根据邓稼先的事迹与贡献拟写。【点评】仿写句子要做到:理解例句的意义、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用词特点、感情基调,最后将仿句和例句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合乎要求。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
12、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三、现代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凜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沙漠
13、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
14、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邓稼先(1)简要说明选文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和作用。 (2)能否把文中加点词语“不知道”“ 也不知道”“不知” 去掉,把原来的疑问语气改为陈述语气? (3)选文部分的结尾处引用“我”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1)渲染荒凉凄惨的气氛;有力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2)不能;采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关切及深深的牵挂之情;引发读者思考,激发感情;突出邓稼先的崇高精神以及
15、特有的睿智和胆识。意思对即可。(3)引述“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是对邓稼先伟大一生写照的概括,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歌,其实是在歌颂邓稼先就是歌中的“男儿”;呼应文章的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让读者体会和感受到到邓稼先贡献的巨大意义。内容方面,深化了文章主题,构思方面,拓宽了文章思路(或: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引用古诗文的作用。解答此题要从写作的目的与诗文内容来分析。引用的吊古战场文描写的是古战场阴森悲凉的气象,属于环境描写;我们再考虑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的描写首先渲染某种氛围,为下文内容做铺垫,表现主题。从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