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7地震中的父与子_人教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教学 反思 17 地震 中的 新课
- 资源描述:
-
1、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新课标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根据教学重点,在备课过程中我将讲课的重点定为: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分别体会文中哪些句段表现了“父亲的了不起”,哪些句段表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其中“父亲的了不起”作为详讲,“儿子的了不起”作为略讲。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
2、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教学中的优点:1、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交给了学生:在体会“父亲了不起”的这部分内容时,先由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来找,学生通过自由地朗读能够准确地找出哪些内容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其中包括:很多人劝阻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持;以及父亲艰难地挖了38个小时。然后我选择指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些句段,并追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对于父亲当时心情的体会也就有了充分的认识。2、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进行句子的对比,体会写作
3、特点等语言文字训练,使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有效。3、详略得当:在理解儿子的了不起时,我采用略讲,抓住课文第15自然段和第22自然段,在分角色朗读,指名读等方式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儿子那“沉着冷静”和“先己后人”的优秀品格。4、课堂拓展能够联系实际,读写结合,情境渲染恰到好处:本课的课堂拓展我选择联系“5.12汶川大地震”,这次地震时间距离现在较近,影响很大,学生几乎都有所耳闻,只不过了解不多,于是我通过图片以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入情入境,很多学生都流下了眼泪,在此基础之上,他们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课堂小练笔我安排学生根据本课的体会,补充一首赞美父爱的诗歌,但是诗歌较长,并且语言太过于诗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多于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练笔效果不够明显。2、课文结尾时我没有再强调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不仅救了自己的儿子,还救了其他14名儿子的同学,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有了父亲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他和同学才得以坚忍不拔地等到了父亲的救援,没有使父与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华。如果那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