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歌赞与忏悔的二重奏——《囚绿记》主题的多义性赏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囚绿记 2013 高考 语文 文本 解读 忏悔 二重奏 主题 多义性 赏析
- 资源描述:
-
1、2013高考语文文本解读:歌赞与忏悔的二重奏囚绿记主题的多义性赏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选用了现代著名作家陆蠡的散文囚绿记。对这篇散文主题的探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分析为:“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有人认为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作者对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是陆蠡对心灵印痕的真实回忆”,又有人认为是“哲理和爱国之情的交融”,还有人认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应该是爱是自私的,爱是危险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部分提
2、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特别重视阅读的个性化和文学鉴赏的个性化。初读、再读、多次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上述对囚绿记的主题的分析要么落入“贴标签”的框套,要么过于单一,没有完全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不符合新课标“个性化的阅读”“多角度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的要求。笔者认为囚绿记既是一首颂扬绿的赞歌,也是一篇不断反思自我、不断在反思中忏
3、悔的文章,同时还是在绿的歌赞与“我”的忏悔二重奏的基础上奏出的关于爱的艺术的哲理性散文。它的主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和多义的。一、绿的歌赞高考资源网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毕桂发在文学原理教程一书中指出:“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塑造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感情,也就是一部作品的题材所蕴含的主要的思想意义。”因此在阅读品味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时,我们首先要抓好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囚绿记塑造了两个艺术形象:绿的标志物“常春藤”和作者自述性的代言人“我”。这两个形象中,常春藤(以下简称“绿”)是主角,是另一个艺术形象的引子。在文中陆蠡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绿的美好形象,激情澎湃
4、地歌赞了绿的精神品质、形象魅力,并赋予绿以独特的、多重的象征义。作者在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为什么对绿情有独钟呢?因为绿有繁密的枝叶,阳光下便有一片醉人的绿影;绿有柔软的卷须、纤细的嫩芽、舒开的嫩叶;下雨时,绿有“淅沥的声音和婆娑的摆舞”。绿是生命旺盛、生机盎然的“自然的颜色”。因为绿不但有美好纯真的形象,而且有坚定执着、向往光明、极具人性的精神品质。绿,“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所以,作者直抒胸臆:“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在被作者牵进小屋的最初,“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让作者
5、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这里的三个“依旧”写出美好而娇柔的绿在失去自由,失去阳光雨露时仍然坚定地追求光明,追求美好。在被囚禁的日子里这绿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这“窗外的方向”“原来的方向”正是绿被囚禁前美好、充满阳光雨露的自由天地,它的身被囚禁了,但它的心是朝着美好,朝着自由的;它的行是不断地挣脱束缚,争取光明的。这样的顽强、执着,不正像人的坚持不懈、坚贞不屈吗?难怪作者深情地歌赞到:这绿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高考资源网因为绿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它懂得我对它的热爱,它了解我的内心。“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
6、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对语”“了解”不正是绿与我的和谐共处吗?不正是绿的人情味的最好体现吗?绿能帮我从苦闷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所以,离开北平一年了,作者还一往情深念念不忘曾与自己相伴相知相亲的“绿友”。作者如此爱绿,如此深情地歌赞绿,那是因为他本身就是绿,而绿正像他一般热爱自由,追求光明!或者也可以说在作者心中这绿实际就是那些渴望自由与和平、坚强不屈的人的象征。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陆蠡当时就是自告
7、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所以陆蠡饱含深情歌赞的绿实际正是他的象征,或者说因为他如绿,所以他才爱绿。囚绿记以一株充满绿意的常春藤作为那些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向往光明的人的象征,寄托了作者对美好、光明的热切期盼。二、“我”的忏悔高考资源网除了绿的标志物常春藤这一形象外,囚绿记还塑造了作者自述性的代言人“我”的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绿的爱,也反思了自己内心的忏悔。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曾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
8、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这一种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最可宝贵的个性的表现。”囚绿记正是陆蠡的一篇极具自叙色彩的心灵散文,是蘸着作家情和泪、爱和悔的忏悔录。他在文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爱绿”“囚绿”“释绿”“怀绿的心路历程,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爱的喜悦爱的变形爱的回归”的情感三阶段,并把自己对绿的心和行都和盘托出。在“爱的喜悦”这个阶段,作者极尽抒情之能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绿的情,对绿的爱。初见绿时,作者是“欢喜”“喜悦”的,并“毫不犹疑地”选定了那间能看到绿影的房间。作者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等焦”把作者对绿的渴盼,对绿的怀念以及初见绿时欣喜若狂
9、的心情形象、充分地表现出来。此时的作者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内心这份奇特美妙的情感,他说“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他说“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他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他说“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句中的“欢喜”“怀念”“视同至宝”“不感到孤独”“快活“留恋”等词语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记录了作者爱绿的真心、痴情,这样的喜和爱是不亚于对热恋中的爱人的吧!“我”是这样发自内心地喜欢绿,爱着绿,歌赞绿,但行动上“我”又是怎样地对待绿呢?高考资源网慢慢地,“我”不再满足于这样朝朝夕夕地坐在窗前观赏着绿,与绿
10、对话,因绿遐想,“我”巴望着和绿更接近,更亲密,于是爱绿的心开始变形扭曲,走火入魔,“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于是爱绿的“我”自私地,愚蠢地,无情地囚住了美好的渴望光明渴望自由的绿。作者是含着眼泪,含着痛楚,含着忏悔与自责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行动。被囚禁的绿顽强地生长,“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此时的作者内心仍旧是喜悦的,因为他“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囚了绿,他却充满了喜悦。被囚禁的绿拼命挣扎,试图寻到光明,“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但爱绿的“我”依旧怀着自私的心想束缚绿,占有绿,因而抱怨道:“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河北专版)2020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 精神的三间小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