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35 说明文 语言 讲义 2024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讲练测 全国 通用 解析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目 录一、考情分析2【课标要求】2【考查重点】2【命题趋势】2二、知识建构2考向1: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考向2:加点词能否删去或替换5三、方法总结8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思路8四、考场练兵9【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说明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几点。1.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2.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3.阅读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性文
2、本,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4.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考查重点】1.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加点词能否删去或替换【命题趋势】1.从选材上看,基本以科技说明文为主,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2.从设题点看,由知识检测向能力考查转变,试题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学科思维。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到青睐与重视。3从立意上看,不少地方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重在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4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考向1:分析加点
3、词的表达效果1.考试题型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词好在哪里?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2.方法指导说明文对语言品味的要求,重在表达的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上,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1)体现准确性和严密性。若是句子,则需分析句子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某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等。若是词语,则需体会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限定作用,例如对什么事物做了修饰、限制、或者修饰、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等。总结说明,该句/词整体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
4、密性)。答题规范:“xx”一词(字)表示(限制范围、程度等),突出强调了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修饰限制性词语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主要、近、极、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表推测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大概、也许表时间:当时、目前为止、到那个时候、刚刚、迄今、自古以来表范围:一切、大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大面积、少数表频率:经常、常常、往往、通常、总是、有时、一般表数量:多、有余、之一、很少表揣测:好像、据说(2)体现生动形象性。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含蓄凝练、文辞优美或富有生活气息、质朴自然、清新活泼等特点。从修辞角度分析。例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将当作人来写,写出了的特点。从句式、用词角度分析。句式有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用词一般可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总结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答题规范:“xx”一词在文中起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3.答题模板问法1 “xx ”一词好在哪里?答法答词语含义;是否有修饰或限定作用;答词语作用(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准确严密等)。问法2选文第段中加点词“ xx ”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法答词语的含义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词语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严密)。小小秘诀记心头据说可能非确定,主要几乎表限制。大约大概是约数,
6、语言准确合义理。打比方加摹状貌,生动形象自有情。考向2:加点词能否删去或替换解答此类题,重点要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分析其体现的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再确定能否删去或替换。1.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格式:表态(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2.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格式: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例题剖析】(2023
7、吉林松原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国际空间站中的日与夜日与夜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昼夜是一个每24小时重复一次的明暗循环。然而,一旦离开了我们的地球,这些定义就不再适用了。例如国际空间站上的序航员们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感受到的白天和黑夜是什么样子的呢?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每自转一圈需要约24小时,因此我们每天的时长为24小时,其中约12小时沐浴在阳光下,12小时隐匿在黑暗中。国际空间站的运行速度高达每小时27600公里,大约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在此期间,空间站约一半时间处于阳光照射下,另一半时间则身处地球的阴影中。因此空间站每飞行一圈,大
8、约会经历45分钟的光明和45分钟的黑暗。在24小时内,国际空间站会围绕地球旋转16次。因此地球上每过去一天,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就会目睹16次日升日落。每天能从太空中看16次日出,这件事一开始听上去可能很酷炫,但长此以往却可能造成个严重的问题。人体生物钟是按照24小时的周期运作的,而光线在周期的调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的昼夜节律遵从着地球上的光线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快速的昼夜切换会对宇航员的生物钟造成不利影响。但我们可不能让这些承担了全世界最重要任务之一的宇航员处在不停“倒时差”的状态中,因此我们必须在国际空间站上创造一个“正常的”昼夜环境。首先,国际空间站采用协调世界时。这是一套
9、全球性的时间标准,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通过高精度原子钟计算得出的国际原子时;二是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全球所有时区都是根据协调世界时调整的。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多国合作项目,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五大航天机构参与,因此协调世界时无疑是最佳选择,可以促进各机构间的有效合作。其次,还要控制国际空间站上的光照。在国际空间站任务开展早期,人们发现,即使每天给宇航员分配了8.5小时的睡眠时间,他们的睡眠状况依然不佳。因此科学家决定对空间站上的光照进行调节。国际空间站一开始使用的是“通用照明总成”系统,用荧光灯提供照明。2016年,这些模块被“固态LED模块”取代,后者更持久、成本更低、光线也更明亮。LED灯
10、还能改变照明强度和波长,非常适合在空间站中模拟真实的昼夜环境。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的工作时间从协调世界时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在前几个小时,光线被设定得较为明亮,模拟日间的照明水平。当宇航员需要执行挑战性较高的任务时,光线的波长会被调节到更加接近蓝光的波段,从而提高宇航员的清醒度和警觉性。而在一天行将结束时,光线则会调成暖光,帮助宇航员更好地入睡。从晚上9点半到次日早6点之间,光线会被调暗,模拟夜间环境。这样一来,等宇航员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在睡袋中舒舒服服地躺下,好好休息一晚。后续研究发现,这样的光照规律有助于提高宇航员的工作效率。这些研究结果也促进了“情绪灯”等LED产品
11、的商业推广。国际空间站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宇航员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不过,如果宇航员想欣赏一下奇异的太空景观,他们只需要到穹顶舱里待一会儿,就能在短短90分钟内度过完整的“一天”了。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B国际空间站在24小时之内会绕地球运行16圈,每圈经历16次日出日落C协调世界时是国际空间站制定时间标准的最佳选择。D国际空间站中的“固态LED模块”能改变照明强度,当宇航员工作的时候光线调暗,休息的时候光线调亮。2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在24小时内,国际空间站会围绕地球旋转16次。因此地球上每过去一天,国际
12、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就会目睹16次日升日落。3第段中加点的“倒时差”的含义是什么?4第段中加点词“非常”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1C 2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在24小时内经历的日升日落(昼夜更替)次数及其原因。 3人体按照24小时的周期运作的生物钟对空间站内24小时16次的昼夜更替的适应。 4不能;“非常”限制程度,在这里说明LED灯能改变照明强度和波长的特性在空间站中模拟真实的昼夜环境的适合程度很高,如果删去,就体现不出这个程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根据段“日与夜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昼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32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