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之《故都的秋》导学案 WORD版含答.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2015届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之故都的秋导学案 WORD版含答 2015 高考 语文 新课 一轮 课时 精品 故都 导学案 WORD 版含答
- 资源描述:
-
1、故都的秋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 2、品味本文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2、4、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学习内容】 课前预习 1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见阳光课堂P62词语积累:混混沌沌不远千里一叶知秋不能自已(和情不自禁、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区分)3了解作者情况 郁达夫(18961945),现代 、 。诗人。“ ”社主要成员之一,主编创造月刊。1921年完成了其处女作短篇小说 ,1923年写了小说 和 。4回顾学过的有关“秋”的诗句,体会其感情基调a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b 杜甫 无边路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 王勃 落
3、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e 毛泽东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6初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给生字和难读字注音,并标注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上。解释不明意思的词语,并做旁批。7用圈点、勾画、做旁批的方式再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文章中勾划出来。勾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和各段中表现色彩、声音的词语。勾画出自己觉得精彩的句子,并想想精彩在什么地方? 8理清思路 本文的思路线索是什么?第1课时课堂合作探究、导析 1.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2.本文中哪部
4、分内容最能体现这种故都秋味呢?3.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来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 4.读第12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5.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此文中是颂秋呢,还是悲秋? 第2课时【咬文嚼字】(一)仔细阅读故都的秋,回答下列问题。第1自然段中写作者从杭州赶上北平的目的是:_ _ _他这样做的原因是:_ _。“不远千里”这个成语在本文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769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