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大礼包》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阶段评估.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学大礼包
- 资源描述:
-
1、(四)(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1下列关于“微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词汇,“围脖”是世界各地网民对它的一种亲密称呼。B微博产生于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需求,是信息日益碎片化的必然结果。C微博具有“短、灵、快”的特点,它能借助即时表述以迎合快节奏生活。D微博字数少,看似微不足道,代表的是具体和生动的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解析】选A。“世界各地网民”应为“国内网民”。2下列对微博功用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博几乎不需要很高成本,利用电脑或者手机,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心情、感悟,分享和收藏信息。B用微博记录下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所有的点滴
2、,从整体上来看,似乎是一部由俳句组成的个人史。C微博就像是网络面向个人的即时广播,个人的见解和观点可用微博的方式,发布给自己的听众。D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的意义在于建立手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无缝连接,使手机用户顺利过渡到无线互联网用户。【解析】选C。“网络面向个人的即时广播”应为“个人面向网络的即时广播”。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微博作为能实现诉求的便捷沟通工具,其价值在于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以精练的词汇表达高深的观点。B微博比较注重对他人的关注、响应,与他人建立沟通、建立起社交网络,以期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C一直以来,微博的主要发展运用平台一般是以手机用户为主,个人可以发表
3、自己的最新信息,与朋友共享。D几乎每次刷屏都会看到新内容、新评论及新粉丝,因此微博上的人日渐增多,创造的微博内容也越来越多。【解析】选B。A项,“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以精练的词汇表达高深的观点”不属于微博的真正价值;C项,“一直以来”应为“今后”,“一般是以”应为“应该是以”;D项,属于因果倒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交阯道御史改:改任B.趣言之趣:通“促”,赶快C.比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D.褒表忠节节:节约【解析】选D。节:有节操的人。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3分)()诏求直言 时勉言营建之非对不屈 时勉独正立皇太子
4、不宜远左右 遣其孙骥诣阙上书A.B.C.D.【解析】选B。叙述主体是皇帝;反对皇上大兴土木,符合题干要求;回答皇上诘问时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不符合题意;说的是李时勉能自尊自重,不符合题意;劝诫皇上,皇太子不宜远离左右,也是以天下为己任;派他的孙子帮他送奏章到朝廷,关心国家大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
5、同僚和学生敬重。【解析】选C。李时勉差点被打死,是上书触怒仁宗皇帝。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5分)译文:_(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5分)译文:_答案:(1)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就死了。(2)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有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秋夜闻笛(元)萨都剌注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注】萨都
6、剌: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8.联系全诗,赏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妙处。既要答出字的表层意思,又要答出字的深层意思,且分析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参考答案:“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色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也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9.诗人成彦雄村行一诗“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与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分析“吹笛”的作用,要结合两首诗的情感作
7、答。参考答案: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出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对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嬉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的意境氛围。(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开荒南野际,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3)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苏轼赤壁赋)(6)莫道不销魂,_,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8、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名篇的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参考答案:(1)守拙归园田(2)一觞一咏(3)大漠孤烟直(4)蟹六跪而二螯(5)羽化而登仙(6)帘卷西风(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他”既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他”拉响的是内心控诉的乐章,技巧与情感的结合使他取得巨大成功。B.“他”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而又具有叛逆个性的人。“他”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积久的压抑爆发,酿成“他”叛逆的个性。C.第二人称“你”,只能指小说中的“他”,“必须做出选择”以肯
9、定的语气加以强调,又引发对“选择”的多种思考。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了主题。D.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E.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解析】选B、E。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A项,“他”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却不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C项,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推及到其他人。D项,教育者不应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更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5分,对一个给2分,全对得5分)(2)谈谈
10、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纵观全文作答。参考答案: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6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结构的能力。本题需要纵观全文,结合文章主题作答。参考答案:“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2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抑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
11、力。(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感情、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阐释,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无法战胜的,恐怕不只是父亲的智力。(6分)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2分)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刷题精选课件:模块三 基础强化卷13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