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 新城道中(其一) (1)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 新城道中其一 1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新城道中(其一)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 把握诗歌的意象及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熟练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技巧。2、 品味诗歌表意丰富、含蓄隽永的语言特点,建构诗歌语言,和诗歌开展深入而准确的对话,和诗人进行心灵的碰撞和交流。3、 继续开展高质量的诗歌诵读,培养诗歌语感,品诗情,咏诗韵,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4、 学习苏轼积极乐观、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以饱满的人生张力走好人生路。二、(一)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的意象及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熟练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技巧。2、 学习苏轼积极乐观、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2、的人生态度,以饱满的人生张力走好人生路。(二)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表意丰富、含蓄隽永的语言特点,建构诗歌语言,和诗歌开展深入而准确的对话,和诗人进行心灵的碰撞和交流。2、 继续开展高质量的诗歌诵读,培养诗歌语感,品诗情,咏诗韵,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三、 教学方法诵读 探究 讨论 点拨四、 教具准备Ppt课件 五、 教学时数一课时六、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 导入新课。(二) 请同学初读诗歌,其他同学评价,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教师提示:朗读得好,好在哪里?如果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诗眼:“乐”。(三) 细读诗歌,探究富有丰富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解题,从诗题入手初步探究诗人之“乐”的内涵。(1)思考:“新城道”是一条怎样的路?路况好吗?学生根据诗歌的注释及诗中透露的信息讨论、交流,明确:“山行”告诉我们这是一条山路,“积雨”告诉我们山路久雨之后,应该泥泞湿滑,不会好走。(2)思考:既然如此,那么行走在“新城道”中的诗人为什么还“乐”得起来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及对诗歌内容的把握,畅所欲言,鼓励在扣住文本基础上的个性化表达。2、首联赏析,探究诗人之乐的具体原因,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1)思考:你能从首联里看出诗人“乐”的具体原因吗? 学生依据具体字词,讨论、交流,教师提示、引导:久雨初晴之乐;春风有情
4、有意之乐(其实是诗人内心喜悦之情的外化,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暂时离开官场俗务、融入自然之乐。(2)学生朗读首联,要求读出诗人“乐”的情感。教师从诗歌的节奏、停顿、语速、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予以指导。 示例: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3、颔联、颈联、尾联写景比较赏析,整体把握诗境。(1)、思考:颔联、颈联、尾联都是描写“新城道”中山行所见之景的,试比较颔联颈联这两联与尾联所写的景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三联里各自描写的意象,进行分类比较,明确:颔联颈联描写的是自然之景,尾联描写的是人物(农家)之景。(2)、思考:颔联和颈联都是描写自然之景的,但从描写的角度看,
5、这两联所写的景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颔联的“岭上晴云”、“树头初日”是远景;颈联的“含笑野桃”、“自摇溪柳”是近景。4、颔联赏析: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1)、思考:诗人在描写山行所见远景时,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岭上晴云”与“絮帽”、“树头初日”与“铜钲”这两组意象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絮帽”这一意象写出了雨过天晴后岭上云彩洁白、轻盈、缭绕山头的特点,用“铜钲”这一意象写出了树头旭日浑圆灿烂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乐)之情。(2)学生朗读颔联,根据教师的提示,从诗歌
6、的节奏、停顿、语速、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读出诗人“乐”的情感,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5、颈联赏析: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1)、思考:诗人在描写山行所见近景时,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含笑”“自摇”这两个人物化的动作,引导学生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形象的写出了桃花怒放、柳树婀娜轻盈的形象特点,又赋予“野桃”、“溪柳”以人的情感,传神的表达了诗人的“乐”情。(2)、思考:能否把颈联联改为“野桃溅泪竹篱短,溪柳惊心沙水清”?请结合诗境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明确:“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溅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394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二单元 9山海关(语文S版) (共1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