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初中语文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含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语文一、字词书写)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ji ge,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cu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fn 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名著荐读”之平凡的世界(路遥)二、选择题)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B.我市推动医药产业链前延后伸,全力建设医、药、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
2、范区。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D.由泰州团市委扶持投拍的微电影人戏,成功入围2015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短片角”。3. 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B.“胡瑷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美食。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三、句子默写)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更喜岷山千里雪,
3、 ,蜡炬成灰泪始干。行远必自尔,越明年, 百废具兴。古代诗人常常借酒言事抒怀。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陆游在游山西村“, ”诗句中,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四、名著阅读)5. 名著阅读。(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_一起目睹了“坟场惨案”,其案情的真相是_。(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B.格列佛游记中,“我”在“语
4、言学校”参观时,了解到三位教授曾计划取消本国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但遭到了很多硕学聪明人的反对。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描写修筑轻便铁路的过程中,写到了土匪袭击工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等内容。D.“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五猖会,引文中的“赤须”是梁山好汉杨志。五、综合性学习)6. 2014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这一天,学校开展了“情暖盲道”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1)请你把“展板二”上漫画的讽刺意思向新华中学的学生代表晓华做一个解说。(2)结合
5、“展板三”上的漫画寓意,补全倡议书中的第二项条款。(3)根据倡议书格式要求,按序补全缺漏的两个项目的具体内容。A、_ B、_(4)在“展板四”图片中,两句标语的结构形式不一致,根据“关心他人奉献爱心”一句的结构特点,“行人请勿占用盲道”可修改为:_ 。六、诗歌鉴赏)7.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望夫石王建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望夫石刘禹锡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注】望夫石:亦作望夫山。(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_”一句意思相近。(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下面关于这两
6、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七、文言文阅读)8.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
7、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选自春渚纪闻)【注】即本文的作者何蘧。(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至有一字穷岁月( )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8、D.何有于我哉(论语)(2)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3)翻译下列句子。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译文:_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译文:_(4)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_。八、现代文阅读)9. 阅读管丽红的微课与慕课文章片断,完成各题。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 011年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这个阶段对微课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资源
9、建设,而忽略了其应用性、互动性和扩展性等特征。但随着国内微课发展和建设昀逐步推进,胡老师又在201 2年对这一定义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突出了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更是基于某个知识点/环节的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这个定义无疑要准确很多,微课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完善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起初微课是应在线学习而产生的。2 004年夏天,美国的萨尔曼可汗开始用雅虎的一款绘图软件作为共享记事本,再加上电话辅导异地的表妹学习数学。后来在YouT
10、ube上录像,继而在2 007年辞职创立可汗学院,并最终把其发展成为一家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 00多部各类学科教学视频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这位的美国人用一共不超过300美元的视频设备通过录制1 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供世界各地的人们免费使用。与此同时,英国教师电视网也开始了微课视频资源的建设。从2004年的7年间开发了3500个20分钟(主要授课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的精品微课视频,受到来自全世界范围的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喜欢。可以说早期的英美微课主要是以上传视频供需要的人在线观看使用为主,类似于网络视频公开课,或者说就是一种“短而精”的视频公开课。而真正把微课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11、的是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教授。目前该学院已经推广应用了“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根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注】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1)请简要列出“微课”的两个主要特征。(2)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请说出第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简要分析第段括号中内容的作用。(3)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思路。10. 阅读阳作华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文,完成各题。河水川流不息,你这次
12、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再踏进时,又来了新的水,所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拿地球来说吧,海洋变陆地,陆地变高原。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根据他所作的地质考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论证了华北平原是由河海泥沙淤积而成的。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1975年,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队在冀中地区发现了任丘古潜山等高产油田,说明了华北平原由沧海变桑田的地壳变化,也有力地证明了沈括的上述论断。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但你可曾想到,它原来也是从汪洋大海中钻出
13、来的哩。根据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队的科学考察,大约在2 0亿年到6亿年以前,古海变为陆地。到了大约1000多万年前的新生代新第三纪的末期全部露出水面,经过地壳的强烈变化,喜马拉雅山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高峰珠穆朗玛峰仍在继续升高。每千年约升高70米。人类居住昀地球,不仅地壳在不断变化,而且各种生物也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永远处于不断的进化、变异之中。至于社会现象的运动和变化,比自然现象的变化就显得更加明显。人类社会五种形态有规律地依次更替,人们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不必细说了。总之,“一切皆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2)简要分析文
14、章第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假如用以下文字作为选文的结束语,请说说这样处理的好处。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果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队的危险。11. 阅读卢群的伍铜匠一文,完成各题。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好咧。”
15、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忙碌起来。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文革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器,为了完成
16、这一任务,他特地到县剧团考察,回来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制出一面音质清纯、音域宽广的铜锣。送到宣传队一试,声音浑厚似虎啸,立时倾倒现场所有的人。后来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附近市县的一些剧团和宣传队纷纷慕名前来订货。一时间伍铜匠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很有点“盘龙铜贵”的意思。自从伍铜匠顶起门户,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还是十年动荡岁月,一家人从来没有饿过肚皮。不仅如此,伍铜匠还创造了第一个购买家电,第一个建造楼房,第一个装上电话,儿子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盘龙纪录。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弹指间伍铜匠已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这时,包括铜匠在内的许多古老行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伍铜匠望着闲置已久的铜匠担子
17、,想着曾经享誉八方的快乐时光,心中常常有说不出的落寞。不过平心而论,伍铜匠还是很满足如今的小康生活的。如果不是“菩萨”事件,伍铜匠的晚年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涟漪。那日,伍铜匠下海经商的大儿子突然带回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到伍铜匠供奉的观音菩萨。两眼立刻发起光来。大儿子就对伍铜匠说:“爸,您知道吗?这个菩萨可是个宝贝呢。您看这造型、这包装,少说也有几百年。尤其难得的是它还有个款识。这位朋友说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起码要值三十万!爸,您这房子也该翻翻新了,我也想买辆新车,咱们不如把这菩萨卖了,让它发挥发挥作用。”“什么话?你竟然想拿菩萨发财?亏你想得出!”大儿子的话让伍铜匠很生气。伍铜匠做生意时曾收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