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类型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人教.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80063
  • 上传时间:2025-11-12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3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古诗 人教
    资源描述:

    1、4古诗三首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有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时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

    2、古绝唱。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

    3、以读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3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重点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难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整

    4、体读感知美1激情导入。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3师配乐读。4揭题解题。板书:山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指名说)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二、理解读领略美1“扶”学第一句。(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

    5、”“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寒山:用“借助注释”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的地方。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三、反复读品味美1想象意境。(1)

    6、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2体会情感。(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灰暗了。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3

    7、)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四、指导写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 4学生练习书写。 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山行寒径斜霜第二课时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

    8、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难点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一、默写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刘。5介绍诗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9、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4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2)菊残。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3)橙黄橘绿。

    10、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_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来齐读这首诗。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2熟读背诵。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

    11、菊、残、君、橙。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5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赠刘景文爱秋天第三课时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重点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2同学们的故事都很精

    12、彩!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见。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进而解题。2齐读题目。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4老师正音,师生共同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动客情)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教师解释诗意后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句诗。4

    13、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读、写、品“挑”,指导写“送”)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抄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

    14、“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文字中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浓浓的“想家”“乡愁”之情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自由读)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

    15、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四、诵读诗文

    16、,品味诗蕴“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

    17、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 2齐背诗文。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4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将其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夜书所见本课是三首古诗的教学。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地分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诗歌内容,边读边想,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此外,我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的内涵,也学会了阅读。同时,我也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人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8006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