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人教.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古诗 人教
- 资源描述:
-
1、4古诗三首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有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时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
2、古绝唱。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
3、以读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从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3课时第一课时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重点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难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整
4、体读感知美1激情导入。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3师配乐读。4揭题解题。板书:山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指名说)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二、理解读领略美1“扶”学第一句。(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
5、”“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寒山:用“借助注释”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的地方。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三、反复读品味美1想象意境。(1)
6、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2体会情感。(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灰暗了。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3
7、)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四、指导写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 4学生练习书写。 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山行寒径斜霜第二课时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
8、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难点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一、默写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刘。5介绍诗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小升初语文课件 修改病句全国通用26张PPT (共26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