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语文教案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 2(苏教版必修四).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寡人之于国也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4.1.2 寡人之于国也 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四)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由论语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2介绍孟子及孟子散
2、文的特点(结合扩展资料中的相关知识) 3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诵录音) (1)要求学生认真听,纠正自己的读音及句读错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正音: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要注明。 弃甲曳()兵 涂()有饿pio() 鸡豚()狗()之畜() 数()罟()不入w()池 无()失其时 谨庠()序之数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t()之义 明确:yt涂通假字,同“途”莩tn彘xcg洿w无通假字,同“毋”xing颁bn通假字,同“斑悌 4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 讨论交流后,点拨: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
3、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从具体段落来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 二、课文分析 1提名5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检查纠正读音、断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8788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口语交际 长大以后做什么_人教(部编版) (19)(共1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