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2017部编版)语文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延安 人教版八下 2017 部编版 语文 延安 导学案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回延安一、回顾复习1、作者简介: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2、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2、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3、学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三、合作探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白羊肚( ) 糜子( ) 黍类( ) 油馍( )
2、柳林铺( ) 打发( ) 漫溯( ) 气喘( )2、梳理结构思路,把全诗五节内容整理到课文上。第一节,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第二节,忆延安,圣地养育我第三节,会亲人,欢聚话今昔第四节,逛新城,旧貌换新颜第五节,赞延安,圣地大贡献3、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线索是什么?四、精讲点拨1、全诗第一节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你试着找一找,并说说这些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怎样的心情?2、比兴手法在“信天游”一诗中大量使用,请你结合知识链接的相关内容,试着在原文找一找含有比兴手法的句子并作说明?3、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是信天游的艺术特色之一。请你找出一句,并说一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千声万
3、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诗人把延安比作母亲,并数次在诗中热烈地呼唤 。诗人为何这样作比呢?请举例说明。五、学生小结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六、达标测试1、填空(每格限填一字)。灰尘呀莫要把我眼睛_住了。 双手_定宝塔山。毛主席_上了天安门。 一头_在亲人怀。手_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_在心窝上。2、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千声万声呼喊你_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双手搂定宝塔山_母亲延安就在这里_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