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 劝学 教案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陆良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 劝学 教案 云南省 陆良县 第一 学人 高中语文 必修
- 资源描述:
-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二、整体感知 荀子简介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2、,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善用比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思想 1. 性恶论:人生而好利,嫉妒,喜声色 “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 2.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人定胜天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 反对“生而知之”天赋观念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解蔽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
3、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解题。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第一组:通假字:輮ru通煣 有yu通又 知zh是“智”的古字 暴p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近音)生x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 zhng 参 cn省 xng 跂 q 臾 y螯 o2给本课 12 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