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京 师大 附属中学 宿迁 分校 2015 _2016 学年 年级 语文 10 月月 考试题 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班 级 姓 名 考 场 装订线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卷(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依次填写)。(4分)打开语文这扇大门,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多z( )多彩的世界。你可以随着巴金先生浏( )览繁星密布的星空,你可以从冰心的笔下领略( )到成功来之不易,你可以感受到安恩老太太的善良心地,你可以汲取古代寓言中的生活智慧chng( )徉其间,你会被文学的魅力所感染。 2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政府于201
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了盛大阅兵式。这次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日举行的大阅兵。通过观看这次阅兵仪式,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纪念活动的各国元首、外国政要、抗战老战士代表以及首都各界代表6000余人出席观看。(1)第句,修改意见: (2)第句,修改意见: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很多人热衷于用微博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乐此不疲。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辩论赛
3、上,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气势夺人,为赛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但浪费时间金钱,而且影响身体健康,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4默写古诗文。(7分)(1)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 (冰心成功的花)(2),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3),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4)青女素娥俱耐冷,。(李商隐霜月)(5)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6)乐观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会用“谁道人生无再少? , ”来激励自己。(用苏轼浣溪沙中的名句填写。)5综合性学习。(9分) 学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内容之后,七年级组开展了一次“我爱文学”的课外语文活动,表达对文学的热爱之情。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
4、务。 (1)活动一:拟写宣传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有文采的宣传标语,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分) (2)活动二: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是演讲比赛“我心中的文学”演讲摘录,请分辨两这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材料一:我爱文学,在我眼中,文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它像一首小诗,清新、隽永;又像一股清泉,流淌着纯真和甜美。刚懂事时,就开始爱上了文学,直到现在,还痴迷着它。材料二:我爱文学,她是我生命的动脉,她的美丽给我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如果把文学比作海,那我就是她怀抱中的一滴小水滴,是大海给了我生命;如果把文学比作阳光,那我就是一棵沐浴着阳光的小树苗,是阳光给了我希望。上面两则材料是“我心
5、目中的文学”演讲摘录,请分辨二者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 活动三:好书推荐活动。请你给同学们推荐一本文学名著,要求写出书籍的作者姓名,书籍的主人公,并简要介绍一下书籍的主要内容(5分) 作者: 主人公: 二、阅读理解(共46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 、 (2分)7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15分)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6、,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先自度其足 度: 遽契其舟 遽: 反归取之 反: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9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反归取之 B.何不试之以足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0翻译句子。(4分)何不试之以足?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1.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2分)郑人买履中郑人最
7、可笑的“言”是: 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12 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生活中你见到过类似的故事吗?请简述一个。(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一个叫英子的姑娘,完成1315题。(13分)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故乡的信,写信的人是一个17岁的残疾姑娘,她叫英子。她在信中说,虽然她因为残疾没有进过校门,可是她通过自学可以读书,她很爱好文学,很希望我在回老家的时候能够去她的家里做客,当面看看她的习作她的信写了两个页码,在信的末尾,她说:“老师,如果您能够接受我的邀请,就在我的生日那一天来我们家做客,我的生日是清明节前的一天,我会让父亲劈最好的木材给您烧水喝,请您吃我们自己家的果树上摘的水
8、果,我还打算送您两只我们家的小白兔,因为我从您的文章中看到,您在济南的家里也养了两只小白兔,我盼望着。”我能够猜想得出,这个没有出过家门的残疾女孩,拿出了多么大的勇气给我写这封信。我也能够想象得出,她对这封信的结果,怀抱着多么美好的希望。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样一份真诚的邀请。因为我相信,在我的生活中,还没有任何一份邀请,超过这份邀请的分量。就在一个周末,我与妻儿一起,从济南出发,去拜访这位情深意重的女孩。我事先没有回信,也没有让当地的朋友事先告诉她,我想,我们的突然到访,也许会给她更大的惊喜。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门口长着两颗巨大的梧桐树。在村里人的指点下,我找到了姑娘的家。村里的乡亲很热情
9、,他们像自己家来了亲戚一样把我们热情地领进了家门。姑娘的父母都在,他们正在院子里的小菜园中侍弄蔬菜。还没有等我们自我介绍,夫妇两个似乎明白了我们的身份,他们的喜出望外洋溢在脸上。父亲立刻对着房子中喊:“小英子,小英子,鲁老师来了,鲁老师来了!”妈妈则奔跑一般,去厨房里拿来暖水瓶,就在院子里的枣树下的水泥板桌子上沏茶。然后,又去厨房里拿来几个木凳子,招呼我们坐下,又招呼乡亲们坐下。就在我们要去房子里看望英子的时候,英子出现在了房门口。她拄着双拐,扎着两根很长很长的乌黑的辫子,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然,我们的到来出乎了她的意料。她的眼睛中是惊喜,是激动,还有一些暂时的不知所措。她一边称呼着“鲁老师,
10、鲁老师!”一边对自己的父亲说:“爸爸,你要用我们家的苹果木,给鲁老师烧水喝。”我说:“英子,什么木都行啊。”“不,必须用我们家的果园里的苹果木。”她很坚决地对父亲说。她的父亲立刻对我们说:“一定,一定,我这就去柴房取,我一直都留着,孩子盼望很久了呢。”我来到了英子的房间,她的床上,里面靠墙的一面摞满了书籍和杂志,一张陈旧的桌子上摞满了厚厚的习作,有诗歌,有散文,也有小说。我选了一些她的习作。她的习作,尤其是几篇散文,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犹如来自泥土的芬芳,有麦田里的绿意,又有梧桐花的芳香。她满脸上都是真挚的虔诚。她问我:“老师,你看我行吗?”我用坚定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个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梦
11、想的姑娘。我说:“英子,你一定行的。有一句话你知道吗?你的生日,像耶稣的生日一样值得庆祝!”我看见,英子的眼睛里多了几颗晶莹的露珠。她的面孔上,更多了几份坚韧和希望。英子对我说,也对在场的人们说:“我从来没有过这样幸福的生日,我今天,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告别英子和她的家人,回到我生活的城市,我在当天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人的生日都可以不同凡响,都值得像耶稣的生日那样庆祝;任何一个人的未来,都充满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作者 鲁先圣)13. 从全文看,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姑娘?(4分) 14. 选文中英子姑娘的形象令人动容,“我”善良的举动也很感人。“我”的善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2、) 15. 选文中对英子做了哪些描写?选择其中一种描写方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5分) (四)阅读散文两棵金银花,完成1619题。(14分) 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正在盛开,一蔟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064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