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2020 2021 学年 人教版 语文 必修 单元 综合 测评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综合测评(二)第二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武夷归来话柳永陈志泽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支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词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
2、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
3、沛流离,浪迹天涯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地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50多岁时,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74岁时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
4、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
5、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
6、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文中罗汉松“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既说明了罗汉松的特点,又暗示了柳永的仕途坎坷。B第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说明柳永尽管难免有这些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仍然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C作者说“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
7、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是因为柳永的许多词作为人们所熟知,并且大都能写出词人的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动人心弦,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D文章详细交代了歌妓们安葬柳永的过程,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具体说明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CA项,不够全面,“很难长大”暗示了柳永仕途坎坷,“很难衰亡”暗示了其文学作品流传千古。B项,引用词句是用词句概括柳永的经历,说明他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是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D项,没有心理描写。2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6分)_答案家乡山水
8、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对文学创作的爱好;仕途的挫折使他更加专力填词;与下层市民的亲近与融合,使他尽情挥洒艺术创作之美。(意思对即可)3文中不惜笔墨写了歌妓们对柳永的热爱与伤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_答案说明贫困而自由的平民生活成就了柳永的才华,使他赢得世人的喜爱;衬托柳永仕途的不得志,表现其怀才不遇的遗憾;承上启下,使文章由对柳永家乡的寻访转到对其浪迹天涯、驰名词坛的原因的探求。(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
9、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10、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选自宋史,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B时信守谢
11、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C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D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D据文意,“均为赤子,皆王民也”是辛弃疾说的话,故“弃疾曰”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信州太守谢源明乞米救助信州的老百姓,而非辛弃疾的部下,故“救助”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D。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湖南安抚,即湖南安抚使,宋代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B长短句,词的别称,又叫“曲子词”,因词句不如诗句整齐而得名。C“赠”“谥
12、”,都是古代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D宋史,是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共计496卷,约500万字。D宋史是纪传体断代史,不是通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CC项,“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
13、原文写他建造飞虎营、赈灾等事情,都表现了其政治才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5分)译文:_(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5分)译文:_答案(1)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2)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南北方的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
14、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于是测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议论的人用搜刮的罪名奏告,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立即停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消除了疑虑。当时连
15、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问:“要用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两块,没有两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上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拿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正直诚实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
16、,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像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后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祐初年,枋得向朝廷请求,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
17、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8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作者心旷神怡。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的“春未老”相应和。作者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BB项,春水、春花、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苦闷的。9简要赏析“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两句。(5分)_答案这两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课件: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