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课时5页).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杨礼赞 人教版 初中语文 第四 单元 14 白杨 礼赞 教学 设计 课时
- 资源描述:
-
1、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为线索”来组织文章的写作方法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3、品味本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三、教学方法: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所谓突破难点就是让学生弄明白写为什么先写高原的景象。第五和第七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第五自然段是从白杨树的形象、气魄上描绘白杨树旺盛、坚强的风貌。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诵读会
2、发现白杨树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课前准备1、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2、查阅作者资料3、熟练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交流收集到的关于作家资料。教学课时一教时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齐读茅盾的一首题白杨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二展示预习1、 准确朗读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2、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 欲睡 旁逸 倔强 参天虬枝婆娑秀颀 刹那 毡子 外壳2、明确课文的背景。展示背景图片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
3、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三、出示目标四、听朗读回答问题(自主学习与探究)1、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
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的一种树五研读课文,交流展示。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白杨树不平凡的?(一)白杨树生长坏境不平凡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 情基调。)3找出文中描写黄土高原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黄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是黄
5、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4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明确:恹恹欲睡。)5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伟”“伟大”的背景衬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6学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想像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为什么在见到白杨树时会 “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明确: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二)白杨树外部形
6、态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把课文默读一遍,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总的形象:力争上游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外部形态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质朴)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六再读课文设疑解难、能力展示 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不平凡?为什么会有这样独特的
7、视角呢?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为什么要借具体的物来表现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作者写具体的物又要表现什么样的抽象的物或思想感情?这些对于刚上初二的学生来说,无疑都是重难点?如果能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掌握了80%。(一)朗读第7段,思考:这一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第7段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用了什么手法?作者又是如何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内涵的?白杨树与北方抗日军民有哪些相似点呢?反问句,组成排比句,在散文铺垫渲染的基础上,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4080.html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马家砭中学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导学稿_学生用.doc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课件:第二单元5《小二黑结婚》:文学即人学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