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4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1115111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课时 作业 诗经 两首含 解析 新人 必修 2201911151111
- 资源描述:
-
1、课时分层作业(四)诗经两首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忠厚的样子)匪来贸丝(交换)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B匪我愆期(拖延)体无咎言(灾祸)将子无怒(愿,请)C言既遂矣(满足)岁亦莫止(不)我行不来(回家)D彼路斯何(高大的战车)小人所腓(遮蔽)今我来思(语气词)CC“莫”同“暮”。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今我来思,雨雪霏霏D岂不日戒,狁孔棘CA项,于,通“吁”;B项,说,通“脱”;D项,棘,通“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与意思相同,与意思相同B与意思相同,与意思不同C与意思
2、不同,与意思相同D与意思不同,与意思不同A均为助词,无义;意思相同,考虑。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亦已焉哉子亦有不利焉B君子之车桑之未落C静言思之今我来思D以望复关以尔车来AA项,都是语气词,不翻译;B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动词,思考/语气词,无实义;D项,连词,来/介词,用。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岂不日戒,狁孔棘B曰归曰归,心亦忧止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D今来我思,雨雪霏霏BA项,名词作状语,日日;C项,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D项,名词用作动词,下雪。6下列句子中,加点
3、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人所腓B秋以为期C三岁食贫 D我心伤悲D伤悲:古今意义相同,都是伤心难过的意思。A项,小人:古义指士兵,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B项,以为:古义指把当作,今义指认为;C项,三岁:古义指多年,今义指具体年龄。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
4、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D“全部都是四言诗”错,也有不是四言诗的,如伐檀,基本是五言。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暗示女主人公对男子的忍耐也是有极限的两句是“_,_”。(2)诗经氓中写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的两句是“_,_”。(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劝说斑鸠“_”为喻来告诫女人不要迷恋爱情。答案(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3)无食桑葚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
5、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喈喈(ji ji):鸡叫声。夷:平,指心中平静。胶胶:鸡叫声。瘳(chu):病愈。9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刹那间感情的变化。B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C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图景。D诗人的用词写景是讲究的,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20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