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0课 我和春联.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0课 我和春联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30 春联
- 资源描述:
-
1、第30课 我和春联总目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跷、逆、寓”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壤、鞭、逆、抒、寓、勤、颠、呛”8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3.情感目标:感受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的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跷、逆、寓”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壤、鞭、逆、抒、寓、勤、颠、呛”8个生字。2、有
2、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生:喜欢,过年可以放鞭炮,得压岁钱,还可以挂红灯笼,贴春联。2、中国人的年过的可有意思啦,给压岁钱、贴“倒福”、放鞭炮、除夕守夜,其中最热闹的就是贴春联。同学们知道春联的来历吗?谁来为大家介绍春联的由来?生:据说五代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
3、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春联。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0我和春联,(板书课题:我和春联) 4、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他?生:黎汝清,男,作家。山东博兴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 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5、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究竟和春联有怎样的渊源?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真的读一读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同
4、学们倾听课文。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春节过后开学了,作者上学时发现,学校大门口有一副对联,读过之后就被吸引住了,经过老师的讲解,作者对春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后来,不但给家里写对联,作邻右舍都叫写。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使作者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跷、逆、寓”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2、写字。(1)指导书写会写的8个生字“壤、鞭、逆、抒、寓、勤、颠、呛”
5、。给这几个字组词。(2)仿写,小组评价。课堂作业新设计:一、一字多词。壤()()逆()()寓()()颠()()鞭()()抒()()勤()()呛()()附答案:壤(土壤)(接壤)逆(忤逆)(逆行)寓(公寓)(寓言)颠(颠倒)(颠簸)鞭(鞭子)(鞭策)抒(抒发)(抒情)勤(勤劳)(勤勉)呛(呛咳)(呛水)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不经心不进()退学()无()()精会神书()有路易()难()附答案:(漫)不经心不进(则)退学(海)无(涯)(聚)精会神书(山)有路易(守)难(攻)三、我能把下列对联补写完整。1、学如逆水行舟,()。2、一弯流水斜阳外,()。3、(),依然十里杏花红。4、生意兴隆通四
6、海,()。5、(),雨打梅花无字诗。附答案:1、学如逆水行舟,(心似平原跑马)。2、一弯流水斜阳外,(几缕炊烟老屋中)。3、(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4、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5、(风摇竹影通四海),雨打梅花无字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2、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课前准备: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和春联。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出示中心问题:朗读课文,谈一谈春联在“我”的人生经历中
7、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画出有关语句,作批注。2、四人一小组活动。3、课堂交流。(1)谈一谈春联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春联的内容很有意义,童年时的我第一次读到就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2)读3自然段,“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连老师站在身后也没有察觉。二年级寒假过后,开学时在校门口两侧看到一副对联,第一次深深吸引了我。”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师总结: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指导学生体会着读3、4自然段生
8、:对联成为我的最大爱好,因为这时候我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3)读58自然段。生:老师表扬了我的勤学好问,并且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让我从小对春联产生了浓厚兴趣。过渡: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春联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它又是怎样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呢?生:对联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对联不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还让我长了知识。(4)朗读911自然段。生:我从一副对联中感悟到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的道理,老师又从另一副对联中给我讲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作者感悟到勤奋刻苦是学习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了解了有关对仗的知识。(5)指导学生读911自然段。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春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