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荒岛余生_鲁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教案 荒岛 余生 鲁教版
- 资源描述:
-
1、荒岛余生教学目标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感知课文大意。2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3体悟其中蕴涵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4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快速阅读理清人物的心态变化历程,领悟其中蕴涵的精神品质。揣摩、品味关键语
2、句,深层理解课文内容。2探究研讨法。引导学生质疑,如鲁滨孙落难荒岛上计算时间、记日记等行为的意义,激活思维,更深层次理解作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设计:“挑战自然,勇于探险”是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向往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都喜欢冒险。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它,书名是什么?它也被称作“生活的教科书”,为什么?鲁滨孙是冒险家,还是英雄?在荒芜人烟的海岛上28年的孤独时光,他是怎样度过的?他靠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笛福和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二、新课学习研读探究:1学生默读课文,体会鲁滨孙的心理
3、变化过程。预习检查:(1)让读过鲁滨逊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作品。(2)检查预习:基础知识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泅作践沮丧搁浅斫痕日规抵御愁闷孤立无援冻饿之虞闻所未闻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3)以每分钟500600字的速度,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重点,然后回答问题。1)你觉得课文标题“荒岛余生”合适吗?如果合适,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如果不合适,请拟一个新的标题,并谈谈理由。明确:(此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答案:标题合适。扣紧了原文第一段中的句子:“流落到这个荒岛上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表现了鲁滨孙无可奈何、
4、绝望、熬日子的心态。标题不合适。应改为“荒岛重生”或“荒岛求生”,因为鲁滨孙刚上岛时表现得很消极,但他最终调整了心态,找到了活下去的心理支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课文提示中可以知道,他上岛时很年轻,而在岛上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重生”“求生”比“余生”更合适。2)综观全文,鲁滨逊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同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明确】(13段)写了鲁滨逊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的生存下去。(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辨证的思维,成功的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49段)叙述了鲁滨逊
5、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这几段给我们展现了鲁滨逊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逊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鲁滨逊实干精神是持赞颂态度的。)(1012段)作者抛开物质条件,详谈鲁滨逊的“精神”世界。主人公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心态。综观全文,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写的是鲁滨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3)刚开始时,鲁滨孙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有哪些想法?明确:认为自己很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4)鲁滨孙在后来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明确:物质缺乏-缺书、笔、墨水缺挖土、搬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钉线等缺内
6、衣之类5)物质缺乏给鲁滨孙带来怎样的不便?明确:缺墨水、纸、笔让他可能会忘记日期,甚至连安息日和工作日都会忘记。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6)鲁滨孙是怎样记住日期的?明确:用刀在木桩上刻记号的办法来记住日期。7)由于工具缺乏,鲁滨孙是怎样艰苦工作的?明确:差不多费了一整年功夫,才把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费了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木桩)砍好削好。差不多费了两天工夫把一根木桩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8)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了鲁滨孙怎样的精神品质?明确:不怕困难、坚韧顽强走进人物:1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思考经历了几个阶段?生存问题:A鲁滨孙初上荒岛时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些语句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第29课《森林中的绅士》课件 (共2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