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 白城市 洮南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将选择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方面
2、,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
3、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对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
4、的救治。中国古人由于没有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指导民众的抗疫实践,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治理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
5、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历史上,疫灾对人类各方面产生过巨大危害,主要因为它常常与水、旱、蝗等灾害叠加。B.受病原体不断进化等因素影响,虽然人类抗疫取得积极成效,但疫灾流行的威胁未彻底消除。C.古人对疫灾形成机理有困惑,官府对防控不作为,使古代大疫总伴随着人心惶怕,谣诼纷飞。D.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既有对医疗、民众、政府的实践意义,又有促进相关学科融合的理论意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明确了何为疫灾
6、,引出后文关于历史疫灾研究的当代意义的论述。B.文章第二段从历史上疫灾对人类的危害与推动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体现出辩证的态度。C.文章先分析疫灾的历史影响,又论述了疫灾的当代意义,评古论今,立足当代,纵横开阖。D.对于历代疫灾研究的三个当代意义,文章都是先分析现象,然后由之得出结论,条理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处的“大疫”指的就是由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疫灾。B.伤寒杂病论和瘟疫论的出现,说明疫灾固然带来了危害,也酝酿了进步的契机。C.疫病的传播与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有关,只要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就可以控制疫灾的发生。D.融合多学科研
7、究手段与方法是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疫灾研究也应该以学科融合为重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据国务院扶贫办介绍,2013年至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全国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有10.2万个脱贫。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显示,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8、、3200万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在2020年高质量脱贫目标的约束下,出现了大量的扶贫创新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扶贫实践。比如,土地流转、“扶贫车间”、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中国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他认为,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摘编自总书记的拳拳为民情:“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2019年10月17日人民网)材料二: 在精准扶贫的
9、具体方法上,各地都推出了因地制宜的方法。比如福建、浙江等地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的“乡村主题游”与“农家乐”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旅游扶贫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多功能化提供了方向。 据印度教徒报近日报道,中国提出了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计划,这意味着中国剩下的1000多万贫困人口将走上通往更加美好生活的道路,其中,“红色旅游”起到了助力作用。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年来,一些苗族地区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苗族刺绣店已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据马来西亚媒体Star Online报道,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帮助贫困人口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据国家乡村旅游监测中
10、心数据显示,设在全国25个省(区、市)的101个扶贫监测点(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为4796人,占脱贫人数的30.4%,监测点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123元。在2020年高质量脱贫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各地依托旅游业开展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景象方兴未艾。(摘编自旅游扶贫应当有可持续性,新华社2019年12月)材料三: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中央在此基础上,实行“第一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通过以党的领导权威超越行政治理的规范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导性,从而为克服各种结构性制约提供了制度和资源供给,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的各种资源迅速投向最为需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为了准确识别农村
11、贫困人口,中国政府采用了不变的收入标准,同时附加容易识别的非收入性贫困指标,从而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了识别穷人的方法问题。为了确保建档立卡农户的精准性,中国政府对已识别的建档立卡农户进行了反复的核查,扶贫标准设置在技术上的可识别性以及相应的核查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挤入和漏出,从而确保了真正穷人的覆盖度。 同时,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类并做出了“五个一批”的具体部署。从扶贫的角度看,分类施策有助于直接瞄准已经发生的贫困问题,从而避免扶贫资源使用的偏离,确保扶贫效果。 (摘编自扶贫新实践:新阶段的超常规策略2019年9月4日搜狐网)4下列对材料中“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2、精准扶贫”最早由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材料一的数据表明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它使全球贸易和收入都呈增长趋势。B国外多家媒体的报道都证明:在扶贫工作中,旅游业因其良好的发展潜力,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C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精准扶贫是当前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科学方法。D精准扶贫的目标要求不能落下一个人,中国政府通过改进识别技术和使用核查机制的方式来确认扶贫对象,从而确保了真正穷人的覆盖度。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精准扶贫把资源投向最为需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13、B中国减贫模式与经验,可以作为其他国家脱贫的范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C中国不断探索和创新减贫方法,精准减贫方略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D中国的扶贫工作已取得非常重大的成就,中国2020年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6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实践有哪些举措?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材料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玉陆涛声晚饭后,老作家舒启正与老伴儿散步,看到一家古玩店,下意识地摸了摸腰上系的古玉佩,便进店请老板鉴定鉴定。古玩店老板接过去,先双手合着捻摸,又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了一会儿,把玉佩托在手心里,以意外的口气说:“老先生,恭喜你,
14、这是真玉,春秋时的。”老板还请求给玉佩拍照,一再叮嘱说:“这可要好好保管呀!” 其实舒启正也早知道它是古货. 早在十年前,他还在职时,比他小六岁的好友赵自安第一本随笔集出版,是他作的序。赵自安在把新书遗给他时,从腰里皮带上解下这块古玉佩递给他:“你看看这东西怎样?”玉佩是圆形,如月饼大,有近八毫米厚,中褐色,有深浅差异,中间有个直径一厘米的圆孔,一面刻有粗犷的古代装饰图案,一面是光的。舒启正平时对玉并没有兴趣,接过来礼貌性地看了看,不过说不出名堂,只说:“是块古玉。赵自安问:“你喜欢不?” 舒启正生性淡泊,对古玩并没有浓厚兴趣;再说,为朋友作个序,岂能接受回报!他把玉佩放到对方手里说:“你家传
15、的,这我可不要。”“送给你。”赵自安再次把玉佩放到舒启正办公桌上。 舒启正知道,赵自安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万事需经反复琢磨才会决定,送这玉佩是来表达谢意的,可见赵自安对他写的序非常满意,他也感到安慰。面对赵自安的真诚,舒启正觉得却之不恭,便任赵自安把玉佩留下。之后,舒启正也像赵自安那样常把玉佩系在皮带上,时间一久就习惯了当成自己的东西。古玉佩如今被行家这样肯定,在舒启正心里加重了分量。他觉得挂在腰上委屈了它,就用一个精致的手饰盒装上,锁在柜子里。 转眼又过了五年,舒启正年过七十,成了“舒老”。他参加一次活动,遇上了一个三十年前辅导过的业余作者倪臻。倪臻告诉他,这些年一直从事古玉研究。不久,倪臻来
16、看望舒启正,他便从柜子里取出玉佩让倪臻再鉴定一次。倪臻随身帶着放大镜,拿着玉佩走到窗前最亮处看了一会儿,也说:“是春秋时的,可值钱呢。”舒老好奇,便问:“值多少钱?”倪臻想了想,说:“二十万。” 值这么多钱!大出舒老意料。他将信将疑:“值这么多?”倪臻随口又问:“舒老是否有意出手?如果出手,就让给我。”舒老觉得这玉得慎重对待,说:“朋友送的,哪能卖钱?”倪臻做了估价,古玉佩不再是玉,而是金钱,成了一块压在舒老心头的重石:再留着,岂不是占有朋友之财!于是,他决定归还赵自安。可是,赵自安也退休四五年,去上海靠着儿子生活。他找了好几个人才联系上,便约赵自安再回故地时来他家小聚一次。他还约另一位老同事
17、老金到时作陪,其实是为还玉时在场做个见证。 在等待赵自安期间,一天黄昏时分,舒老看电视,看到央视鉴宝节目展示出一块秦代古玉佩,样子、颜色与他这块非常相似,专家鉴定后估价竟高达千万元,他震惊得目瞪口呆。诗经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现在“君子”竟成天价商品!他更加急切地盼着赵自安早日来,于是又打电话催问。终于,赵自安和老金一同来了。 舒老便把玉佩递给了赵自安,以谐趣的口吻说:“代你保管了十五年,现在完璧归赵,保管的责任就交给你了。”赵自安愣了愣,没有说话,收下了玉佩。 因为老金在场,舒老没有展开关于玉佩的话题,赵自安也没再提。两人留下吃过饭,便告辞,舒老特意送出小区,直到公交车站。等老金先上了
18、另一路公交车后,舒老把古玉两次鉴定过程和二十万出价,以及央视鉴宝中所见,全对赵自安说了。回家路上,他觉得一身轻松,也有灵魂洗涤一净的舒爽,还有人格升华的自豪。 过了些日子,有两个早年被舒老辅导过的作者来看他。他们也都已从报社记者岗位退休,与他最贴心,几乎每月都相约来陪他喝茶聊天。闲谈时,他把还玉佩的事告诉了他们。两人都说了敬佩的话。年纪偏小的一个忽然问:“你还给他,他推了没有?”舒老说:“没有。” 年纪偏大的也问:“他该说些感动话吧?”赵自安没有说一句与玉佩有关的话。不过舒老没有回答。偏小的为舒老鸣不平:“对老师这种高尚的举动竞不当回事了。” 偏大的也说:“缺点儿礼貌。”舒老的心弦也被两人的话
19、拨动,还玉时他也曾觉得赵自安欠点儿礼貌,心里曾隐隐不适,这时这种不适又加重了。 过后舒老冷静下来,又不由反思:古玉本就是他的,何况是好友,怎还在意这些呢?他推与不推,与我要归还的心愿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在乎的是那点儿客套?他觉得自己的灵魂还有隐垢,心生惭愧。(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第二段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回忆,接下来的几段插叙不仅交代了古玉佩的来历,也使小说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行文摇曳多姿。B.“回家路上,他觉得一身轻松,也有灵魂洗涤一净的舒爽,还有人格升华的自豪”的心理描写,生动刻画出舒启正归还古玉后的内心感受。C.结尾处写到
20、舒启正在两位退休记者挑拨下心里严重不适,这有损于他在读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小说在“人格升华的自豪处结束会更好。D.舒启正散步时看到一家古玩店,引出对古玉的初次鉴定;活动时遇到倪臻,引出对古玉的再次鉴定,此情节设置有巧合意味,蕴含了作者的匠心。8.小说中的舒启正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9.小说以“古玉”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辛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
21、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富贵。”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侯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累功除定州刺史。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天嘉)四年,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废帝
22、即位,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昭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
23、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B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C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D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B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D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
24、古代奖励功臣的一种恩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长城,昭达多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B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C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备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D昭达尽职尽责,治军有方。他为国赴战,鞠躬尽瘁,最后病死于军中;行军征战恩威并施,能以身作则与士兵共苦,又懂得犒赏将士,
25、因此深受敬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2)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鹊韩偓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注】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凤阙:汉代宫阙名。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
26、,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万年枝:此处指年代久远的大树,喻指唐王朝。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15.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
27、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 “ ” ,从早到晚只能听到 “ ”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 ”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 ”的态度。(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关,不要说 ,只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心潮起伏、感慨万端。这里曾是中原与塞外的 点。站在最高处的雁塔下, 整座关城可以 。东
28、西两座关楼,与环形的城墙一起,勾画出这里地势的险峻与气势的雄浑。高高的烽火台,矗立在蜿蜒起伏的长城上,被崇山峻岭间的风呜呜地吹响。三千年来,雄才大略在这里交锋,历史激情在这里上演。据说,原有的关城早已倾颓倒塌,整个雁门关一直是破败不堪,如今的官署、城角楼都是重修过的。这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相对于三千年的 ,相对于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 )。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雁门关是他们进入中原的不二选择。正因为这样,雁门关就成了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咽喉要塞。雁门关的历史,也几乎成了一部绵延不断的战争史。汉击匈奴,唐防突厥雁门关自有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约1700次以上之多。在这“一夫当关,
29、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不知道有多少忠勇的将士,不知道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冲锋中前赴后继,在拼杀下血流成河。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身临其境交接一览无余色彩斑斓B身临其境交界一览无余波诡云谲C设身处地交接一应俱全色彩斑斓D设身处地交界一应俱全波诡云谲18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可能比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更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B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可能比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更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C相比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亦能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D雁门关的断砖碎瓦,与雁门关的修旧如新一
30、样都能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约1700次以上之多。B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1700次之多。C自有雁门关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1700次之多。D自有雁门关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约1700次之多。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许多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认为 ,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水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由于氢和氧两种元素在宇宙中含量都非常高,因此,星际空间中本身就富含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500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