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类型四川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考前题型滚动限时练八(含解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15897
  • 上传时间:2025-11-15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7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川省 2016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考前 题型 滚动 限时 解析
    资源描述:

    1、考前题型滚动限时练八时间:60分钟分值:6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5山西太原二模)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乔布斯是一位 ,极具魄力并且成就非凡的人。他主持开发的技术已经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 瑞士央行猝不及防地撤除欧元兑瑞郎汇率下限的做法为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来所罕见,这使得一些平日 的大机构也措手不及。 这家公司行事极度隐秘,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 的,也因此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一席之地。 A.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B.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C.深谋远虑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D.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2、【解析】 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老谋深算:周密的谋划,深远的盘算,形容办事老练,考虑周全。【答案】 C2.(2015贵州贵阳监测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已经建成四十二万个“爱心水窖”,解决和改善了八十多万山区农村人口用水的困难和六十多万亩耕地补充灌溉的问题。B.尽管从官方到民间都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峻性,但垃圾分类处理依然迟迟难以推行,由某些地方政府建设的垃圾焚烧厂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马蜂窝。C.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Kimi、王诗龄、田雨橙等“星二代”的“同款服饰”变成热销品,有文化品位的童

    3、装也成了服饰行业的“新增长点”。D.2014年6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我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完成探测器采样返回的工作。【解析】 A项搭配不当,“解决和改善”与“困难”和“问题”不搭配,同时还语序不当,“八十多万”应放到“山区”后面。C项中途易辙,应在“电视节目”前加“随着”。D项语序不当,“将在2020年计划”应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答案】 B3.(2015陕西安康调研考试三)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在20世纪,人类文明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又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 , 。 。 , 。而要

    4、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先决和根本的一步就是建立起健全的生命意识而不能正确地认识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关系,人类就不能找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准确位置而危机中的危机就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舍弃了同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的前途是难以期待的在21世纪,如果不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所期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这种健全的生命意识就离不开人类对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认识A. B.C. D.【解析】 句谈“危机中的危机”,紧承语段开头语句,应填入第一空。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根据关联词“如果”的提示,句后应为句。句谈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应紧承、句。根据“这种健全的生命意识”的提示,句应紧承句。

    5、而句紧承句,谈人类找到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准确位置的前提。所以,后面五空所填句子依次为。答案应选B项。【答案】 B4.(2015河北衡水中学联考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以便能更快

    6、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解析】 处可据“这是因为蒸要求”推知;处可据“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推知;处可据“比如”推知。【答案】 (示例)“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每空2分)5.(2015新疆乌鲁木齐一模)下面是某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教学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5分)答:【解析】 此题首先要清楚这是一幅双线交互结构图,然后按照学生和教师两个方向进行表述和说明,总的叙

    7、述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分“教师录制视频上传”和“学生在家观看学习”两个阶段,“学生完成训练”再到“教师查阅作业”最后生成“课堂展示师生探讨释疑”的结果。【答案】 (示例)教师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至校园网。(1分)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1分)并独立完成训练题,提出看法,做好笔记。(1分)课前教师查阅学生的作业、笔记。(1分)课堂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师生探讨释疑。(1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2015辽宁协作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刘士林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

    8、。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驰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象,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符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揭示尘世的虚幻。在基督教的

    9、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

    10、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晚年一直思考用“诗”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隐去”的上帝。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出”(蕴含)“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寂的钟声”。他要求诗人用这“钟声”去寻回上帝和神性事物,让人们通过诗,聆听到内心深处“沉寂的钟声”,最终完成向上帝皈依的历史旅程。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

    11、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 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困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

    12、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有删改) 6.“在中国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 ) A.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另一类是表达阔大、热烈气氛的钟声。 B.一类是带给人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的钟声,另一类是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符号,具有审美属性的钟声。 C.一类钟声是实实在在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另一类是具有审美属性的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 D.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另一类是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气氛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解析】 A

    13、.原文说“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B.后来演变的不是全部;C.具有审美属性是成为身份地位象征符号之后形成的。【答案】 D7.对文中所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西方,常用“丧钟”一词揭示尘世的虚幻,对这类具宗教色彩的时间可称之为“精神时间”。B.在西方,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这是基督教的生命观。C.在中国,寺院的钟声是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这是由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的缘故。D.在中国,钟声常与年华已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势必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入宗教的虚

    14、幻精神境界。【解析】 “势必”一词不当,原文是“最易”。【答案】 D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钟声昭示着时间,是“钟声”成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意象的直接深层的原因之一。B. 海德格尔是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人,他把诗中蕴涵的精神能量比喻为“沉寂的钟声”,召唤人们皈依上帝。C.在中国,诗佛王维是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之人,而于良史和常建并没有悟出这一点。D.钟声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是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所致。【解析】 文中说首推王维,并没有说其他诗人没有悟出悠长意味。

    15、【答案】 C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2015吉林长春一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自遣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9.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分)答:【解析】 在整体感知两首诗歌大体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两首诗歌中“须惜少年时”“直须折”“空折枝”“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醉”“明日愁”等关键词句均表现了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分析二者不同之处:前者可抓住“莫惜金缕衣”“惜少年时”,从不负青春、惜时进取的积极角度作答;后者可抓住“今朝醉”,

    16、从放纵自己、失意颓废的消极角度作答。【答案】 相同点:这两首诗都含有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2分)不同点: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2分)后者取象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2分)10.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叠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答:【解析】 可从情感的重叠和字词的重叠中选取一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抓住具有相同意义的词句进行分析,如选取字词的重叠变化,可从诗句中找出相同的字词进行分析;在变化上,

    17、也可从词性的角度分析。【答案】 (示例1)情感上重叠而富于变化。首句说的是得意时诚可高兴,失意时也不必悲伤,次句则是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四句“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到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示例2)字词上重叠而富于变化。首句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叠;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叠形成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两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叠,但前一个“愁”是名词,后一个则是动词,词性亦有变化。(重叠中有变化是本诗突出的

    18、艺术手法,答出诗歌重叠处得2分,变化处得3分)四、(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2015黑龙江哈三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响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校早年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立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他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他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孤寂”。梅小璈说,虽然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时

    19、代已经逝去了。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注。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著坚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渐渐失去了依托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这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斐逊等人的实践中加以完善的。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文化大革命”中,梅汝璈

    20、在一份“检查”里写道:“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但他的学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在那个年代,“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睛雨表。”在上世纪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良好”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

    21、的人们所提及。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46年3月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刊出标题,“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

    22、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7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

    23、者2人。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相关链接】 东京审判中,一些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张以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无罪释放25名战犯。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主张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必须处以死刑,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最后,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

    24、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极左意识形态操纵,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大屠杀。当时梅汝璈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战争报复”的帽子,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卖国贼”。(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面对新中国“苏联式”的学科建制和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学保留法律系,且只讲授苏联社会主义法学的现实,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B.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法学观念是以孟德斯鸠理论为基础,由杰斐逊等人在实践中完善的。

    25、曾在美国留学的梅汝璈曾执著坚持这些法学信念。C.以季羡林等人的遭遇为参考,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但是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D.梅汝璈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的态度,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梅汝璈的观点和作品被误解和曲解。E.在长达两年半、人类司法史上规模罕见的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孤军奋战,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分别处以相应的惩罚。【解析】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曲解文意,原文说:“梅汝璈无所适从”“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而非“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C.过于绝对,原文说“他并没有受

    26、太大的罪”而非“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E.从投票结果“6票对5票”可知,“孤军奋战”错误。【答案】 BD (2)文章首段介绍梅小璈对父亲的回忆和评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 内容上,首段主要借助亲人之口,叙述了传主晚年的孤寂生活,以及他对大学生活的追忆。结构上,引出下文。效果上,突出事迹的真实性,引人兴趣。实用类文本中,回答“作用类”题目,应注意从其与标题,主题、全文内容、文章结构、传主形象等角度总结。 【答案】 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的法学信念的追思。 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 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

    27、更加真实可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每点2分)(3)作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解析】 结合第8段“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以及相关链接“主张对南京大屠杀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等描写不难看出其理智爱国、恪守正义等可贵精神。【答案】 强烈的爱国精神。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坚持正义的精神。面对其他法官主张无罪释放25名战犯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

    28、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每点2分,必须有分析)(4)本文的题目“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样的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解析】 注意思考“法袍”的象征意义,“孤寂”的深层含义、“孤寂”不单是指晚年生活孤寂,更指精神信念方面。东京审判中,几个主犯能被执行死刑,跟他排除反对意见,极力主张法理正义有重要关系。从正文及相关链接可看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法治理想落空,受尽指责。【答案】 “法袍”是梅汝璈法学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其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了应有的判决。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学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在法学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川省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考前题型滚动限时练八(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5897.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中数学2.1.1曲线与方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1.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中数学2.1.1曲线与方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1.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精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精练).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突破训练).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3年豫北高三年级数学模拟考试理科 WORD版含解析.docx2023年豫北高三年级数学模拟考试理科 WORD版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模拟题).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最新).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新).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3.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3.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WORD版缺答案.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WORD版缺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实用).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WORD版缺答案.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WORD版缺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夺分金卷).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2.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2.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基础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基础题).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WORD版缺答案.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WORD版缺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培优).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培优).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WORD版缺答案.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WORD版缺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培优b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培优b卷).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1.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1.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培优a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培优a卷).docx
  •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WORD版缺答案.doc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1导学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WORD版缺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名师推荐).docx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名师推荐).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