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德阳 2017 _2018 学年 语文 下学 月月 考试题
- 资源描述:
-
1、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第卷 (阅读题)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请将试题(卷)和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其中11题填在机读卡36题上,其余选择题填入对应的题号上。3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黄亚果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
2、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
3、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4、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
5、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
6、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7月22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已经通过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后世的许多中国人影响很大。B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需的,是更应该看重的内容。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的观点说明个人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D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其原因就在于
7、他们对天下百姓的幸福念念不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实现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B不沉溺于物质享受不等同于不追求物质财富方面的幸福,先秦诸子在这方面强调的是要持一种淡泊的态度,因为他们更看重精神快乐。C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从而修身行道,先秦诸子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D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他主张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高度赞赏安贫乐道
8、的弟子,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重要意义。B墨子认为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所以,他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C在先秦诸子看来,只有不因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因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D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这是一个追求幸福之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体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夜之随想曲 我陪他坐在小河边。 新月初上,沙滩上洒着一层迷蒙的月光。一条条柔软的柳枝
9、从头顶上垂吊下来,悠悠摆动,拂抚着我和他的脸。 “空气多好啊!”他用手撩着水,撩起的水珠落进河水里,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乡下人比城里人富有得多了!” 我很自豪。我生活在乡下,总愿意听到别人赞美乡村,尤其是城里人对乡村的赞誉之辞。“唉!”他感叹着,遗憾地摇摇花白的头,“我那小孙女,长到八岁了,没有见过河水,没有摸过沙子。每到星期日,总要我领他去公园,那些假山假湖,她一进去,就没命地跑啊蹦啊!我看着真难受!被人踏得光溜溜的假山,沤得发黑的一潭臭水哪有这大自然的河水的美景呢?我的孙女要是到这沙滩里来,该乐死了哩!” “那你把孙女领来呀!让孩子在乡下玩玩多好!”我热
10、烈地邀请。 “我前日来时,孙女就要跟我来,我也想带她。”他说,“她奶奶给整好了衣服,她妈妈给装好了吃食,奶粉、白糖、蛋糕、巧克力,嗬呀,装下一大包,真够我背的。结果呢?我引着孙女要下楼了,她妈妈突然说,要是孩子病了可怎么办?乡村人没有讲卫生习惯,孩子是很难适应的。我下乡来头一个星期,就闹肚子,我也就” 我嗯了一声,相邀的热情顿然冷却了。 “孩子抵抗力差呀!”他解释说。 我点点头,这是对的。 “城里的孩子真可怜!”他敲着膝头,叹惋的口气,“吃不上任何新鲜的东西。奶粉加工过了!苹果是糠的!西红柿是催熟的!连面粉也是囤积了多年的小麦磨下的陈货!我在房东家里,看见女当家每天早晚给孙子挤羊奶,多新鲜!西
11、红柿从地里摘下来就吃,维生素一点也不损失我的那个小孙女,真可怜!啥好东西也吃不上” 我想点头搭讪一下,脖颈竟然不听支配,只好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我和他住在一个叫做前庄的村子里,搞农村调研,他是组长,我是组员。半个多月的相处,我大体得知,他是地区的一位中层领导干部,下乡“抓点”来了。我有幸陪他住在前村,原是以为荣幸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直接接触的最大的一位领导。我每月的工资,只抵得他的工资的零头的一半。 我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农民老婆。我从来不敢用那一点可怜的工资去心疼孩子。我想尽一切可能节约的途径省下每一块钱,再到渭北的富裕地区去买苞谷。我们队里的粮食总是欠缺,我能保证一家老少填饱肚子,就自以为是最
12、大心疼了。 他我的组长,现在在美妙的夏夜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为他的小孙女不能呼吸新鲜空气,不能尝新鲜水果,不能喝到鲜奶而深深惋惜。 大约看着我无端地沉默起来,他笑着说:“你能在农村工作,太好了!我就喜欢农村,所以这次下乡,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城里没什么好留恋的。你可记住我的话,甭往城里钻!”我点点头,笑笑,说:“我就算想进城,也钻不进去。我是一个小技术员,到城里没工作干呀!再说,我那点工资,在乡下还能凑合,到城里可就没法” “你工作几年了?”他关心地问。 “我六年从省水利学校毕业,现在工作整整十五年了,工资一次也没长过。”我流露出某些怨气 “工资是低些。”他安慰我说,但随之就对我进行教育了,“我参
13、加革命时,没有工资,照样拼命干!干革命不能讲价钱!” 我的意识里强烈地拒绝接受这样冠冕堂皇的教育。我多少知道,他早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有保姆料理家务了。他已经不需要向谁再讲价钱。他不满足的,仅仅是孙子看不见大自然的真山和真水,呼吸不上乡下新鲜的空气,尝不到从树棵上刚摘下的带着露珠的苹果! “空气多好啊!”他站起来。 “空气是好啊!”我也站起来。 “我的小孙女要是跟着我,该多好!” “你带一个保健医生来” “我的资格不够哟!”他哈哈一笑。 我想说点什么迎合她,然而终于没有说。我的心头掠过一阵悲凉,他一边抱怨自己亲爱的小孙女吃不上新鲜水果和牛奶,却一边教导根本连糠了的苹果也吃不到嘴的孩子的爸爸
14、我,要艰苦奋斗,继承传统 “我一定要说服小孙女的奶奶和妈妈,带她到乡下来,看看真山真水,呼吸新鲜空气。” 他在夏夜温适的空气中沉吟着,终于下了决心,而不再考虑卫生条件了。“你把时间选择得稍晚一点,”我提示这位城里人说,“那时候,前村大队果园里的苹就要成熟了,很新鲜”“这倒对!”他高兴地点点头,居然把我的话当真了(有删改)【注】糠,方言,指果蔬失去了水分。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当听到组长夸赞乡下人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比城里人富有时,“我”感到“很自豪”。这里的“自豪”其实是反语。B.组长的儿媳已经给女儿装好下乡时的吃食,临行时却又担
15、心乡下的卫生条件对女儿健康不利,主要表现了组长的儿媳对乡下的偏见。C.组长抱怨城里的孩子只能吃糠苹果,却不知道“我”的孩子连糠苹果也吃不起,这既反映了当时城乡之间巨大的生活差异,也表现出组长工作不够扎实。D.正如标题所示,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但始终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中发展,如一支优美婉转的小夜曲。5.第二自然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一段描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6.“我”在与组长的交谈中,有丰富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全文分层慨括。(4 分)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
16、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17、。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
18、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遣之旁国。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节选自汉书,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
19、/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
20、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D匈奴: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居于南夷,随畜牧而转移。9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召前往。B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C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
21、属国。D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5分)译文:(2)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5分)译文:(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临江仙 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秣陵:今南京,旧称金
22、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很短的时间。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
23、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12、本词中“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尤为人们称颂,请比较它和柳永雨霖铃的下阙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借助叙事和写景,含蓄表现了身为商人妇的琵琶女整日的落寞和悲凉。(2)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教授儿童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3)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