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课件:《仁者爱人》.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仁者爱人 浙江省 天台县 中学 语文课件 爱人
- 资源描述:
-
1、仁者爱人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材料、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4分)(1)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材料中的言行是爱人及物,即爱世界万物,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乙: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向“圣人”奋斗。他认为最高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的最大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他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头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3分)“君子”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圣人”则达于益众的境界,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答题。(4分)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
3、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孔子在这里把“圣”当做“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广仁爱的重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简要概括。(2分)能近取譬,推己及人,从主观愿望出发,达到博施济众的效果(2)试联系已学内容,说说你对孔子倡导的“仁爱观”的理解。(2分)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仁爱观的高标准是看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中大节大信。(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分)“仁”着眼于推己及
4、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4)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2分)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1)子贡的这句话,孔子也有同样的表述,请写出这句话。(1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2)请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子贡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3分)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能够“推己及人”,能够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就能够和谐地处理人事,让自己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