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评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 2022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 测评 试题 答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青羊区20222022学年度下期期末测评高一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淸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单项选择题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瓜蔓/蔓草 靡丽/所向披靡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B. 强求/牵强 纤夫/纤尘不染 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C宿仇/宿将 荫蔽/桃李荫翳 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 度量/置之度外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砥砺 落漠 没精打采 否极泰来B.嘶叫 歌诵 急不暇择 游目骋怀C.苍翠 压诈 责无旁贷 呕心沥血D.切磋 筹集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只见滕王阁楼阁飞空,金碧辉煌,鬼斧神工,令人啧啧称叹;置身其中,仿佛到了仙境一般。B.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
3、,但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制力,沉溺于网络游戏,夙兴夜寐,身心健康受到危害。C.2022年10月16日,第十届西博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博览会聚集了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D.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4.下列各句中,没有与语病的是A在“追风的孩子”微电影比赛中,通过学生们超乎想象的创意、丰富多彩的内容、极具特色的表演,带给全校师生极大的惊喜。B“最美妈妈”吴菊萍伸手接住从10楼窗口坠落的两岁女童的事迹在海内外引发集体感动,人们心里由衷赞叹她的勇敢和善良。C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蜀绣,以其针法严谨、针脚平齐、色彩明快闻名于
4、世,一直都是备受新老顾客喜爱的手工艺品。D.不仅尘霾会造成人群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而且还会使大气中紫外线辐射减少,使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佝偻病高发。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57题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唐晓峰2022年新发现的西周中期铜器遂公盨(x)内底的98个字的铭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铭文开头讲“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仅这10来个字,就说到了中国古代地理的一桩大事,即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大禹治水的意义不只是战胜水灾,不只是把洪水疏导光就完事了,这个传说包含着一系列的整理疆土的伟业。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追溯到的中国大地
5、上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形成的起点,就是以大禹治水这件事为标志的。大禹治水后,他所行经的地方,被称作“禹迹”。经过大禹治理的地方,就变得文明,没得到大禹治理的地方依然是野蛮世界,所以“禹迹”就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左传),在“禹迹”的范围内又划分为九个州,于是“九州”又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九州”比“禹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演进,因为“九州”说出了一套地理分区体系、一个大范围的地理格局。从洪荒世界到“九州”的演进,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一场重要的宏观地理变革,这场变革是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表述出来的。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文献中多有记载。在
6、王朝历史时期,人们笃信大禹治水、分划九州是事实。到20世纪初,中国王朝体系崩溃,旧学沦落,新思潮涌现。在这个背景下,一批历史学家对中国早期的历史传说进行了认真地清理,指出传世文献记录的东西不都是那么可靠,于是纠正了不少对早期历史的误传。关于大禹治水这件事,传世文献的记载也受到怀疑,而确凿的证据只有东周时期的铜器铭文。所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谨慎的人只追溯到春秋战国,不敢讲得再早。现在,遂公盨的发现及其铭文的释读,将大禹治水传说的确凿证据提前到了西周时期。大禹治水是历史“传说”,但传说背后的时代特征与传说表述的观念应当是真实的。在大禹治水、分划九州的传说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对大范围
7、疆域得以整治的积极颂扬,和对其作一体分区的认知方式。这些东西都是西周时期地理思想史上的重大成就。一些青铜器铭文证据显示,到了春秋时期,无论是东方的齐国还是远在西方的秦国,都存在这样的颂扬和认知方式。我们一般把“统一中国”的功劳归于秦始皇,而说周代是一个分封割据的社会。但是在许多观念上,特别是在地理观念上,“一统”化或一体化的东西早已在周代大量出现了。除了“禹迹”这个仍带有原始痕迹的一体性地域概念外,周人还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也是一体,是更成熟的一体性地域概念,“九州”则是它的分区。值得注意的是,在周人眼中,禹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而禹所处的夏朝是一个有成就的历史时代。不管周人做了怎
8、样的夸张,但绝不会是无端的编造。我们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时,对于周人所传颂的事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次发现的遂公盨铭文中,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地理思想史的内容。铭文中将大禹治水与“明德”密切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大禹治水已成为“德”的重要例证。“德”是周人着重宣扬的精神崇拜对象,是一切事物是否具有正统性的标准。大禹治水与“德”的联结,说明“禹迹”、“九州”这些连带性观念,都具有了如“德”一般崇高地位。这一思想发展,为后世以“九州”代表的大一统地理观念之不可动摇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这是一桩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5对“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传说的意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禹治
9、水”的传说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开始形成。B“大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一场重要的宏观地理变革。C“大禹治水”传说背后的时代特征与表述的观念,是西周时期地理思想史上的重大成就。D“大禹治水”及相关观念的崇高地位,奠定了以“九州”为代表的大一统地理观的地位的基础。6下列关于文章有关观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的不少国家都存在对大范围疆域得以整治的积极颂扬和对其作一体分区的认知方式。B普通人一般都认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实际上周代就已经实现了中国的一统化或一体化。C周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点,比起“禹迹”来,是更为成熟的一体性地域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520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