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7生死攸关的烛光∣西师大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导学案 17 生死攸关 烛光 师大
- 资源描述:
-
1、白银区第九小学导学案(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科目语文班级:五年级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时间11.执教:审核课时安排1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语言。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学习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重难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神情,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学习准备课件预习案1、搜集有关哈尔威船长的资料料:_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3、我要把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写到摘录下来。_来源:学。科。网Z。X。X。K4、我发现这些字容易读错写错: _5、我能理解下列词语:_来源:ZXXK6、我有个问题不明白:_7、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_8、我能给文章分 段,且能概括段落大意:_探究案(第 1 课时)环节导案学案反思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二战战争录像。2、 板书课题质疑。1、 学生交流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图片。2、说说自己读了题目的疑问。感知课文小组内检查交流预习情况。1、 检查认读生字新词。2、 交流积累的词语及意思。3、 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知课文内容:(1)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理清文章层次。展示交流大家自学的非常用心,学习效果一定不错,让我们一起共享收获吧!看看哪一种表现最优秀。来源:1、 我来说说这个字。来源:学科网ZXXK2、 我积累的词语是3、 我很喜欢这个自然段4、课文
3、主要讲了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灾难的经过。达标案一、下列描述的是什么词,请写下来。1、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非常紧要的关键所在。( )2、不幸的遭遇。3、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事情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1、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该为把字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
4、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缩写句子)“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
5、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