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三单元9 自然之道课时2人教新课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三单元9 自然之道课时2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导学案 第三 单元 自然 课时 新课
- 资源描述:
-
1、【课文分析】本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具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课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课时,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
2、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地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启示”的方法自主学习,渗透借助解决关键问题来理解文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遵循课标中提出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
3、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借助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词;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1.听写部分生字词。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听写部分生字词。2.相互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温故而知新,课前听写,进一步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二、质疑学文。(约10分钟)1.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读了课文后
4、,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交流:哪一个才是总领全文的主要问题? 1.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2.相互交流总领全文的主要问题。此环节的设计便是帮助学生找出全文提纲挈领的问题,再用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文本的目的。三、研读文本。(约15分钟)1.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讨论。(1)“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蠢事”呢?为什么作者要用两个同义词呢?是否没有必要(2)“蠢事”是指哪件事?为什么幼龟不能救?2.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侦察”龟?3.引导学生讨论:龟群是怎样离开巢穴奔向大海的?4.指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