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教案 梦游 天姥吟 留别 课时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课 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全诗结构,把握诗人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鉴赏,理解诗人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缘景明情的思想意识重难点分析重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难点: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研读鉴赏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理清全诗结构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梦游之 由(起) 叙述梦游之 景(见) 描写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二、解读“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
2、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三、难点突破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色彩。 作者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
3、那梦幻的境界。2、本诗题为“留别”,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渲染梦境,这表现了什么主题?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3、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503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