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3(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3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1 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素养 提升 解析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素养提升练(三)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2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陶渊明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注】此诗是诗人归隐之前参加春耕后的作品。怀古田舍即田舍怀古。屡空:食用常缺。植杖翁:荷蓧丈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通识:通明的见识,指儒家仕而不隐的思想。讵:难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当年未能践行躬耕南亩的愿望,
2、流露出了诗人的遗憾和惋惜之情。B三、四两句写由于家中食用常缺,因此春天下地耕种就不能自免,这是说躬耕之必要。C五、六两句写早晨整理农耕的牛车和农具,启程时生出缅怀之情;“缅”字照应了标题。D七至十句既描绘出鸟儿欢鸣、春风和畅的情景,也写出“寒”“荒”所映衬出的忧虑之情。DD项,错在“忧虑之情”,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南亩之荒偏的喜爱之情。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_答案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不隐”与“隐”(“仕”与“不仕”)的矛盾心理。诗人看到这优美而人迹罕至的环境,缅怀植杖翁并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心里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面前,这种归隐的念头使诗人感
3、到愧疚。可诗人又觉得所保持的喜爱自然的情怀不是浅陋的,这又流露出其对归隐的向往。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楼上杜甫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注】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B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三、四联。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极远,自叹无补国事。C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自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
4、把忧国忧民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D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CC项,“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理解错误。颈联两句的意思是: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做栋梁的杞楠。“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是直抒胸臆,是从正面直接抒情的。4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请赏析诗的尾联。_解析尾联的意思是:在乱离之中如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从手法的角度,这是直抒胸臆。“乱离难自救”句中“难自救”可以看出诗人苦难的处境,其言外之意是自救尚且很难,谈何报国呢?体现了诗人对不能报
5、国而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深深遗憾和苦痛。“乱离”写出了当时国家的现状,也能体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终是老湘潭”,最终会老死在湘潭,这是对年老体衰和不能实现抱负为国建功的深深遗憾。诗人的这种苦痛之语让读者也深深震撼,可谓“苦语次骨”。答案尾联由“身事”句领起,归结到诗人自己,直抒胸臆。在动荡离乱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更以何致君尧舜,以何来报国?最终只怕会老死在湘水之滨、潭州之地。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和身世之叹(“苦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登楼之际慷慨抒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立现于读者面前(“次骨”)。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定风波苏轼常羡人间琢玉郎注,天教分付
6、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注】琢玉郎:指王巩,字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天生丽质,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双璧人。B“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C“风起”“雪飞”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构成奇美的境界,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D最后一句,受白居易诗的启发,
7、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CC项,“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错误,应为“写出柔奴高超的歌技与美好的心灵”。6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_解析此题要求分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首先注意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由此分析赞美柔奴身处穷境却安之若素的胸襟和有情有义、超然脱俗的品格;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然后结合注释分析寄寓着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答案赞美柔奴身处穷境却安之若素的胸襟和有情有义、超然脱俗的品格。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寄寓着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四、阅读下
8、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满江红和卢国华辛弃疾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注】汉节东南:指卢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旌纛(do):军中之旗。易除殆类:指南宋朝廷中那些不以金人为意,专事享乐的人。根潦:指浮萍。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节东南”几句写卢国华任福建提刑使时,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彩满路,仕途上春风得意。B“须信是”几句写相信友人为官之处的七闽大地会有福星来到,也是期望友
9、人在任能有所作为。C“庭草”两句描述卢国华做官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闲看秋草自生、秋阳照在榕树上而心满意足。D“但欲搜”几句紧扣标题中的“和卢国华”,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CC项,“描述卢国华做官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理解错误,应是词人自言自家境况,暗示门庭冷落,宾客很少。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_解析从词题来看,这是一首和词,和的对象是卢国华,再根据注释“时任福建提刑使”这一身份介绍以及词上阕开篇对卢国华出行隆重场面的介绍来看,卢国华的仕途应该是显赫的,对此,词人流露出的是歆羡之情;从把卢国华比作闽地的福星来看,词人希望卢国华能够给闽地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