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登岳阳楼 (1)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登岳阳楼 1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 资源描述:
-
1、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第三课。学生通过必修单元32首古诗词和选修两个单元13首古代诗词作品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本单元在诗歌理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理解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本诗通篇写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培养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比较鉴赏杜甫的旅夜书怀与登
2、岳阳楼,进一步品位诗歌,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思想情感。二、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及本文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理论进一步理解本诗的旨意,了解杜甫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2.过程与方法(1)采用诵读法、自主赏析法、质疑解惑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2)把作品放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单元学习要求中,理解作品风格,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比较同时代不同作家表达
3、的不同情感,拓展学生视野,获得诗歌鉴赏的更多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2)体会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4.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二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一是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秒处。例如“坼”与“浮”;二是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体会诗作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三、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授课中要瞄准高考,用近三年全国高考原题,让学生熟悉考题形式,模拟训练。
4、诗歌鉴赏是学生的弱项,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中要多鼓励,还要进行细致的方法指导。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韵律、理解语言特色。走进诗歌创设的意境。(2)自主探究法和小组探究法通过自主理解和小组探讨体会作品内涵,品味诗意、诗情。(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题思想分学生小组讨论和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鉴赏作品。(4)点拨法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深入理解杜甫伤时忧世的爱国情怀。(5)比较阅读法通过与诗作旅夜书怀的比较鉴赏,理解创作时的不同心境和艺术风格,进而深入理解杜甫伤时忧世的爱国情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确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贯
5、彻新课程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同时兼顾选修课的定位和本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学习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我还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高考考查要求,力图使学生讲练结合,提高答题准确性,提升高考语文成绩。四、教学过程探究根据诗歌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法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我采用以下方式:1.导入新课用抒情的而富有诗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诗歌教学的氛围中,引出李白“豪放飘逸”引出“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通过回忆杜甫登高,以及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的重要性,引出作品登岳阳楼。2.回顾杜甫师生共同回顾杜甫生平及文学常识,这个环节以学生回顾、
6、述说、识记为主,教师只做点拨、补充。3.整体感知学生诵读。结合诵读指导,采用自由朗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多种形式,有诵读全篇,又有品读名句,使学生对诗歌初步领悟。深入理解分析中不断地进行诵读,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诗歌的印象,便于背诵,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思维导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4.合作探究(1)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主体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2)全诗四联,特别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喜悦说”与“沉郁说”两种观点
7、进行辨析,组织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达成共五、作业设计及板书结合课堂训练,我对作业做如下设计:(1) 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感知杜甫的其他作品,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自己的心得。(2) 课后鉴赏杜甫的以上就是我讲授杜甫登岳阳楼一诗的方法和体会,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力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示学习能力的平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实际教学的探索,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杜甫登岳阳楼教案教学目标: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掌握大全景的写法,感受杜甫心中的悲凉之情,梳理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整合一个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教学重点: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感受
8、作者心中的悲凉之情教学难点: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教学流程:一、导入情境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代是诗歌史上光芒璀璨的时期,李白与杜甫在唐代诗坛可谓双峰并峙。李白与太平盛世,唱响了赋予浪漫主义特色的诗歌情怀,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经历了唐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诗歌当中注入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乱世之中,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明确: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根据是: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
9、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杜甫在登高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十四个字写六景,极种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萧瑟。?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706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