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 (3)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 3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 资源描述:
-
1、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赏析示例,是一篇唐诗中的“顶峰”之作。它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又如情感脉搏,使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作者以月升、月悬、月斜到月落为线,细致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景色;面对江天一色的美景,诗人思绪飞动,探寻宇宙哲理;后又联想到思妇怀人和游子思乡。全诗在思想与艺术上不仅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而且超越了一些枯燥说理的玄言诗和抒儿女别绪离愁的爱情诗,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诗情、画意与哲理,从而
2、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学情分析】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一、要背诵;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但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要放开
3、手脚,让他们敢“说”,敢“思”,敢“表达”,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述志的方法,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教学
4、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地躺在璀璨的诗河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着我们的到来,等着我们的聆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
5、深还过女墙来”。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二、作家作品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
6、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三、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2、 评点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
7、,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
8、浑然一体。讲解:整首诗的思路可以用我们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概括,即触景生情。四、分节赏析诗歌(一) 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1、教师带领学生读2、提问: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并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前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自主回答,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答案。)明确: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情感:美好,兴奋,快乐。手法:景中含情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706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