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滨海新区 汉沽 第六 中学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组是( )A.鱼鳍(q) 桅(wi)杆 鯖(jng)鲨 兴(xng)高采烈B.呜咽(yn) 残骸(h) 麻痹(b) 参(cn)差不齐C.氛(fn)围 诉讼(sng) 黏(nin)液 忍饥挨(i)饿D.饶恕(sh) 着(zhu)落 狡黠(xi) 呱(gu)呱坠地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与海取材于一位古
2、巴渔民的真实经历,是海明威于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中篇杰作。B.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C.百年孤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称其为自己“心中最宠爱的孩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新寓所就在监狱大墙外不远的地方,我为此感到很满意,因为我跟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彼此已经很熟,舍不得分开了。B.“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C.他全
3、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宵衣旰食的地步。D.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他回到船尾,发现舵柄的一头尽管参差不齐,还是能塞进舵孔,让他凑合着掌舵。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B.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C. 数据显示,去年前九个月有共计123亿千瓦的燃煤电厂已通过审批,这一数字接近三年煤电环评批复项目装机总量的近八成。D.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文化中心举
4、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金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
5、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
6、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
7、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选自2016年12月0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5.下列关于“人文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教育是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为出发点的,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切不可少的一环。B.人文教育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在工程技术中融入人的思考和生命力,完成“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C人文教育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D.只有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
8、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6.下列不属于“一流的大国工匠”应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 )A一流的大国工匠,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B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C.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交汇融通,博约相济,以文化人。D.一流的大国工匠,更应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7.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工科人才的培养,出现“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B如今,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
9、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C.想象力、 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D.因为工程人才审美素质的提高,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8.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毛主席接着说:“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 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 ,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次远征,
10、一次名副其实的、 的长征!”A.不止 统计 空前绝后 B.不只 估计 空前绝后C.不止 统计 前所未有 D.不只 估计 前所未有9.下列关于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毛泽东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出划;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B.大战中的插曲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C.长征胜利万岁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
11、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D.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报道了香港历经沧桑之后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不懈追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屈 原 列 传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12、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10、下列句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悉。 B、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 伐:自夸。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疾病。 D、人穷则反本。穷:困窘,无路可走。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怒而疏屈平。 蟹六跪而二螯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父母者,人之本也 班级 姓名 分数 密 封 线C、竭忠尽智,
13、以事其君。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D、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第II卷 非选择题1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8分(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2)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14.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
14、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 “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轩窗:门窗。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1)对上词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苏轼为悼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业课件:专题1拼音与汉字 (共1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