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临考倒计时十天冲刺卷·语文(九)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临考倒计时十天冲刺卷·语文九 WORD版含答案 2021 山东省 新高 倒计时 天冲 语文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_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临考倒计时十天冲刺卷语文(九)(本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粘贴好条形码。2.答题要求: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时隔8年,那个写活着的
2、余华又活了!他的长篇新作文城将由新经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城继续在人生、命运、时代等余华曾深刻挖掘的主题上求索,书写一个人在命运浪涛里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哪怕后来成了万亩荡和木器社的主人,他身上的谦卑和沉默依旧没有变。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城挺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他原本不属于这里,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
3、都留在了他身上。自1990年代活着出版以来,从张艺谋改编同名电影,将福贵的经历搬上荧幕,到易烊千玺手写读后感,“随着福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一代代读者,不分老幼,不分城乡,一遍遍读他的作品,从小说中看到现实,在感动中获得力量。活着让每个读过福贵故事的人都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透过文城,读者也将在那个熟悉的余华身上,窥见他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余华曾这样谈写作:“一个梦,让一个记忆回来了,然后一切都变了。”也许正是因此,他的许多小说都在书写记忆,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在文城中,余华继续追寻一段被历史记忆封存的时光,同时,他也突破以往的创作,把故事背景上溯至活着
4、之前那个更残酷的清末时代。余华在讲述这段往事时,承续了民间叙事的风格,不动声色地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了林祥福、纪小美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各色人物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牵引出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时代之殇。“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余华曾这样说,“我的每一次写作都让我回到南方。我现在叙述里的小镇已经是一个抽象的南方小镇了,是一个心理的暗示,也是一个想象的归宿。”而在文城中,余华不仅书写熟悉与亲切的南方小镇,还描绘种着高粱玉米的黄河北边。文城也将见证一个我们曾熟悉的余华的回归那个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的壮美故事、将历史和时代真正融入人物生活的余华,他是一位忠实的叙述者,也是一位耐心的跨
5、听者。这样的余华有着独特的文学力量,能够令自身经历截然不同的读者,与他的文字产生情感上的相通与共鸣。正如他所说,“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摘编自傅小平余华长篇新作文城推出,2021年02月22日文学报)材料二:这几天,一张著名作家余华在某培训机构活动中演讲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热传。很多人都对此表示迷惑不解,还有人把此事直接上升到了“文学已死”的高度。余华能不能教高考作文?以余华今时今日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当然有资格在公开场合谈论一下高考作文。有人认为,余华是
6、大作家,但未必了解高考作文怎么写。此类质疑不无道理,但又有些小题大做。首先,听一场演讲就能学会写作文本身就是天方夜谭;其次,余华演讲的主旨也不是教学,而是鼓励广大考生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希望他们爱上文学。所以,完全没必要给余华扣上一个“文学已死”的大帽子。但余华教作文引发的争议,背后还有值得探究的真问题。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余华所代表的纯文学和高考作文所代表的应试作文,评价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当下的作文教学或者说语文教育,该以何种方式接纳文学,很受社会关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文章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惊艳了阅卷老师,得到满分。但当被公布在互联网上后,它
7、遭到的却是“群嘲”这位小作者不会“说人话”,华丽的语言之下,只有贫乏的思想。平心而论,小作者没有错,高考作文本来就是要讲技巧的;网友们也没有错,没有人喜欢无病呻吟、卖弄技巧的文章。问题出在,优秀的高考作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未必是重合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一位能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高分的考生,可能应试技巧高超,但很可能不懂文学,也对文学没有多少兴趣。这种情况无疑是遗憾的我们培养出了很多拥有应试技巧却未必有充足人文素养的“人才”。余华的文学造诣再高,也未必是那个适应考试形势的教练员。余华和高考作文联系在一起,依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社会在呼吁、政府在关心、高考在改革,这一切都在潜移默
8、化中改变人们的观念高考作文的分数,不该是人生的目标。语文和文学都需要“出圈”“破界”,互通有无,加强交流,以人为本,放眼未来。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更高素养的人才。(摘编自2021年3月13日光明日报李勤余余华教作文引争议,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城突破了活着的民间叙事风格,融入魔幻色彩,从不同视角讲述林祥福们的爱恨悲欢、颠沛起伏以及时代之殇。B文城讲述林祥福、纪小美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各色人物的故事,书写历史记忆,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新的突破。C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惊艳了阅卷老
9、师,但华丽的语言之下,只有贫乏的思想。D优秀高考作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未必是重合的。高考作文获高分的考生,应试技巧高超,但大多不懂文学,对文学没有兴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于在意高考作文分数,导致很多学生拥有应试技巧却没有充足的人文素养,这反映出当下语文教育的不足。B语文和文学都必须“出圈”“破界”,以人为本,放眼未来,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拥有更高素养的人才。C读过余华小说的人,都能从小说中看到现实,在感动中获得力量,相信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余华的影响,材料一侧重于写余华的文学力量,材料二写余华引起的对当下作
10、文教学的思考。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作家阿来曾跟记者说:“我可以跟你讨论任何话题,但请不要是高考作文。我没有关注。”他认为高考作文与文学创作关系不大。B作家梁晓声认为很多高考学生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没有情愫,没有真情实感。有无情怀和情愫是一般的作文和好作文的区别。C作家叶永烈点评高考作文,觉得高考作文应该对语文起到“指挥棒”的作用,高考作文命题要大气,让语文教学走得更好。D北大教授孔庆东对北大培文杯大赛选手说,要尊重高考作文的规矩,同时保持文学梦,两种作文都写出来,成为一代新人。4时隔8年,余华推出了长篇新作文城,请简要梳理概括材料一的评论要点。(
11、4分)5“余华和高考作文联系在一起,依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梁衡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
12、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和点画笔意。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就被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从此,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嘁嘁嚓嚓,忙忙碌碌。唯有这山默默无言。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
13、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九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范仲淹从小丧
14、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至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
15、,并不着意为文。皇祐三年(一五一)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
16、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我在院中徘徊,而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路边闪过两个高大的石碑楼,突兀地在寒风中寂寞。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碑楼和山上的寿字。遥望云山,雾霭中翠柏
17、披拂,奇峰做立。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推动历史车轮的人。(有删改)文本二: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这标志着梁衡开始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体系。所谓散文的三层次美,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选自黄海飞试论作为散文文体家的梁衡)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州衡王虽然已被风吹雨打去,但他创造的奇迹巨大的“寿”字,却具有艺术价值,让作者惊叹不已。B范仲淹在青
18、州为政多年,做过一番事业,有着很好的政绩官声;人们为纪念他修建的范公祠,千年香火不绝。C文章第段中引述宋人的诗句,是借当时宋人之口来赞美范仲淹勤政爱民的高尚品格就像井水一样清澈如镜。D“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这两句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范仲淹卓越的军事才能。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先写青州的悠久历史,顺势引出青州吸引人的地方,既明确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文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范仲淹当作诸葛亮一类的政治家来写,突出了他鞠躬尽瘁勇于实践的一面。C文章第段写“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嫩绿的叶片”,既照应上文,也暗
19、含时间流逝,而范仲淹却永存之意。D文章整体以游踪为线索,以空间转换为顺序,从“我”的视角,围绕自我感悟来选材组材,结构严谨,文脉清晰。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请赏析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的“意境之美”。(4分)9文本一标题是“一个永恒的范仲淹”,而文中为什么又叙写到衡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
20、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毂梁而善之。其后浸微,唯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高材捷敏,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穀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穀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穀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穀梁。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数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毅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说矣,会千秋病死,征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
21、毂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评公羊穀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鞔、伊推、宋显,穀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穀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穀梁。由是穀梁之学大盛。(汉书儒林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B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
22、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C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D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文,连缀字句而成文,指撰写文章。如汉书贾谊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B待诏,等待诏命。汉代征召士人时,对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C宣帝,文中指汉宣帝,是刘询的庙号。汉书宣帝纪载其:“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23、”。D五经,原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汉时被奉为五经,为儒家重要典籍,汉武帝时曾设五经博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公学识广博,与董仲舒齐名。他师从鲁申公学习穀梁诗,得其真传,并曾经与其在朝廷中辩论,但因口呐而落败。B江公学养丰厚,备受太子器重。太子在通晓公羊经义后,又私自请求学习毂梁且对其非常喜欢,并四处传布经义。C江公研习毂梁,门生稀少。只有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得其传授,荣广才思敏捷,精研诗春秋,多次与眭孟等辩驳。D江公治学传家,延至后代。汉宣帝征召其孙为博士,令刘向学习毂梁助其传布,后朝廷又召集学者辩论公羊毂梁异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24、语。(8分)(1)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2)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14联系文本,简要回答毂梁之学大盛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郊行即事程颢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交代了郊外踏青的事情,“恣行”一词写出了诗人游玩得尽兴。B诗的第二句由视觉人笔,写远处盎然的春景:春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C“兴逐”“穿”“困临”“坐”
25、四组词语描摹出诗人由兴奋到厌倦的感情变化。D诗的尾联诗人提醒自己,清明晴朗的天气虽宜尽情游乐,但不可乐而忘归。16请赏析诗的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_”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接着用“_”解释了“离骚”的内涵。(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用强烈的诘问,严厉谴责了秦王朝巧取豪夺挥霍无度、自私无道的做派。(3)陆游书愤中“_,_”两句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渴望效法诸葛亮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一展平生的抱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曾有一个时期,新上市的慢锅
26、成为主妇的新宠。把要煮的东西一股脑儿地丢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煮它一个天翻地覆,完完全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对职场女性来说,慢锅当然是时代的恩赐: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让人( )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 )。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
27、拨来长途电话,苦苦( )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 )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如同一根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叹为观止 如痴如醉 央求 浸润B叹为观止 魂牵梦紫 哀求 浸透C喷喷称奇 魂牵梦萦 央求 浸润D啧啧称奇 如痴如醉 哀求 浸透19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BCD20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从语义看二者
28、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是有关“港珠澳大桥”的一副对联,请依据上联,重新编排材料二的顺序,并利用材料一,补全缺失部分,使之完整。(材料二中所给短语在排序时只写序号即可)(6分)材料一:国内首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面对欧美公司的漫天要价,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自己攻坚克难。历时9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中国造”桥梁大步迈向世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材料二:
29、蜿蜒千寻 无分晴阴 审潮涌 顶超众岑 终年盐雾侵侵 潜龙入地 观台风上联:桥接港珠澳横贯南雉彩凤凌波迤逦百里迎日出伴星斗尽日车流滚滚不舍彼此下联:_22下面是主持人在校学生会举办的开学读书交流会上的开场讲稿,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当,请依次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同学们:欢迎大家拨冗参加今天的读书交流会。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团委徐老师参加今天的活动,大家欢迎。经过刚刚结束的寒假,给了我们一个集中时间广泛阅读的机会,同学们依据老师的指导,或是个人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中外经典和时代精品。书海拾贝,各有所得。交流碰撞,砥砺切磋,一定会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一定会大大地充实我们收获的行囊。今天,我们聚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871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我们都是中国人》2∣西师大版(2018) (共26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