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孟子》三章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孟子三章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1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3 习题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23 孟子三章123gusqungunynfhngb(1)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2)护城河(3)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4)教导、训诲(5)选拔、任用(6)违背(7)指在国内(8)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9)了解、明白(10)匹敌、相当(1)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2)从 给处于(3)告诫谨慎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4(1)畔 叛 背叛(2)女 汝 你(3)曾 增 增加(4)拂 弼 辅佐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5(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2)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这样以后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
2、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6(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7(1)失道者寡助 得道者多助(2)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3)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89101112131415语言建构能力练16提示:点击进入习题。201918172122232425提示:点击进入习题。26综合实践素养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寡()助米粟()畎()亩丈夫之冠()不能淫()拂()乱衡()于虑法家拂()士gusqungunynfhngb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得道者多助_(2)池非不深也_(3)岂不诚大丈夫哉
3、_(4)父命之_(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6)行拂乱其所为_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护城河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教导、训诲选拔、任用违背(7)入则无法家拂士_(8)而后作_(9)而后喻_(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指在国内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了解、明白匹敌、相当3写出下列加点的多义词的不同意思。(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_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兴起,指被任用显露、流露从给处于(3)戒:戒之曰_必敬必戒_告诫谨慎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同“_”,意为_。(2)往之女家,必
4、敬必戒“_”同“_”,意为_。(3)曾益其所不能“_”同“_”,意为_。畔叛背叛女汝你曾增增加(4)入则无法家拂士“_”同“_”,意为_。拂弼辅佐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2)不得志,独行其道。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6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2)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3)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点拨
5、】能否正确地划分朗读节奏,直接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地理解句意。划分时,将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词义的词语断开。7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西方大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经呈“_”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_”之势。(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两句话填空)(2)孟子抒发了“富贵不能淫,_,_”(孟子三章)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篇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的知青岁月。他说那段生活要过“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孟子三章中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饿其体肤
6、曾益其所不能。”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一、课文研读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环而攻之而不胜_(2)委而去之_(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围放弃巩固震慑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可是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主旨是_。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人和”具体表现为_,“道”指_,而只有“得道”,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
7、会取得胜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施行“仁政”11.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文章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句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连用两个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即举攻战环而不胜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接着举弃城而逃的例子,旨在证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还是有人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在事实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了孟子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