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6(学生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 资源描述:
-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四的把握。【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命题形式四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二)此类型题目的
2、答题步骤: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点明时间(时令特点)地点(特定环境、背景)。 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渲染一种氛围。 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答题时注意把握诗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结合具体的词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二、基础自测燕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这家。刘禹锡乌衣巷 燕子是春天的象征。 (1)句中通过对燕子啄泥筑巢的描写,渲染出一派 。可爱的春光是那么的活泼,寄寓了诗人的对 。 (2)通过“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 ,表达了词人对 、 的人生感叹。 (3)句
3、距唐已有四百年历史的燕子怎会飞到眼前的百姓家?刘用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大胆的想象,让燕子作为 ,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出一种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答案】 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2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