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8、方山子传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29316
  • 上传时间:2025-11-18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14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唐宋散文选读
    资源描述:

    1、方山子传 苏轼【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2、把握传主的事迹和品质,明确传主独特的个性和人生取向,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3、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探究苏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重难点】 1、重点: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传主独特的个性和人生取向2、难点: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把握苏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学习方法】诵读法、问题导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交互式白板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使用说明】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内容为必答题,为思考题。2、如有问题一并填写在“我的疑问”处。【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图片导入-“以帽取人”

    2、同学们,你们喜欢戴帽子吗?在现代,为了遮阳、保暖或是美观,任何人都可以佩戴。但是,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帽子不是谁都可以戴的。它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透露出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老师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帽子图片,我们来做个“以帽取人”的小游戏,请同学在白板上勾画出与图片对应的身份。千万不要张冠李戴哦!帝冕是古代最常用的帝冠,秦汉两代与秦以前各代的帝王多戴用(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乌纱帽后来就成为中国官僚文化的象征。古代庶民或“卑贱执事者”不能戴冠而只可束巾,(这是儒巾,未得功名的读书人所带)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利用白板放大功能放大图片)唐宋时,隐者(白板书写笔功能圈画“

    3、隐士”以引起学生重视)常喜戴之。北宋时期,有人因佩戴这种帽子而得名方山子。大家想不想知其事,识其人?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方山子传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学成果。(请同学在白板上作答并说明理由)二、预学检测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 B往往阳狂垢污 阳: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 C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施展才能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c)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B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C环堵萧然/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D使从事于期间,今已

    4、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3.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方山子也吃惊地盯着我,问我到这里的原因,我告诉他原因。(请同学在白板上勾画出采分点,重点解释,再口头翻译整句话)4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他的家里四壁萧条,可是他的妻子、子女及奴仆婢女都显出怡然自得(满足)的神情三、整体研学,缘异明情(一)诵读 师:文字不是静默的,它有声亦有情。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听听哪一位同学的朗读更能你?是毛遂自荐还是大家推荐呢?师:(指出错误读音、断句)生:点评。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节奏情感、感情基调、抑扬顿挫(二)通过预学、诵读,同学们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否用文中的语句

    5、回答,苏轼在黄州见到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方山子有怎样的感受?试用一个或两个字概括方山子的形象特征生:余既耸然异之师:异是什么用法?意动用法“感到奇怪”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方山子的形象,可以用哪个字异(怪)(板书:异)师:“异”就是奇异、与众不同,就是特立独行,结合文本梳理一下方山子在哪些方面让苏轼感到奇异?小组讨论3分钟讨论,然后展示。白板设置时间四、课内探究,重点展学1、结合文本梳理一下方山子在哪些方面让苏轼感到奇怪?(白板聚光灯异)生:穿戴奇特: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板书:形貌之异)生: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

    6、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板书:生活之异(行为之异)生:方山子少年(侠):血气方刚、一身侠气(豪侠之气)使酒好剑、挥金如土仗义疏财) 壮年(儒):折节读书、胸怀大志(文武全才)晚年(隐):怀才不遇、愤而归隐(板书际遇之异)师:同学们概括的颇为全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聚光灯)形貌之异、生活之异、际遇之异师:其实,让苏轼感到奇怪的这三个方面,都指向了方山子当时的一个身份,就是当时陈季常已经是一个隐士了(聚光灯,并板书:隐士)方山子放弃了显赫的家世,丰厚的财产,隐去了富贵享乐的生活;他摆脱了名利的诱惑,隐去了对功名的追求,也就是说隐去了很多,那他有没有所得?从文中那句话可以

    7、看出?生:有。从文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之一反问句可以看出他是有所得的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中国古代隐士的了解,谈谈方山子的得是什么?生:保持自己的节操不被世俗污染生:放弃世俗的名利,在山林间得到获得了心灵的无拘无束、自在洒脱。师:同学们对隐士的理解很到位。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曾这样说:宁困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感士不遇赋)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白板拉幕功能)文中方山子对贫贱不感到忧伤,也不热衷于富贵名利,就是为了追求一种“济意”“不累己”的生活。苏轼的耸然异之在另一层面上也说明了方山子与一般的隐士是不同的。那么,隐居之后的方山子还有什么没有隐去?生:从“今几日耳,

    8、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精悍,就是精明强干的意思。联系第一段提到的方山子的侠士、儒士、隐士三种角色,精悍之色应该是指向了他的另一种身份侠士。(聚光灯并板书:侠士)我们往往对于仗剑走天涯、行侠赴仗义的侠客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那么什么是侠义精神呢?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大家理解方山子身上的侠气。大家齐读。(拉幕展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史记游侠列传轼得罪,捕诣台狱,亲朋多畏避不相见-宋史陈师锡传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相从百余日苏轼岐山五首叙师:看了上面的资料,我们能看出什么信息?生:苏轼遭受“乌台诗案”后,大多数的亲朋因害

    9、怕惹祸上身,对苏轼避而远之,但方山子秉承“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精神,依然与苏轼常相往来,给予苏轼温暖的支持与关怀师:的确如此。我们在方山子身上看到了一种凛然之气。那么请同学们回到文本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文中哪一句生动而传神体现了方山子的侠义精神?生:闾里之侠皆宗之;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错: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的外在表现)生: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师:细致地分析方山子一系列动作描写背后的深层内涵?生:俯而不答说明方山子在专注地听苏轼被贬至黄州的原因,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与蔑视,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仰

    10、而笑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体现了方山子的潇洒、豪放的一面。呼余宿其家表现对苏轼的盛情邀请和关心,以及不畏宵小的勇毅 师:这位同学的解读让老师失去了总结的勇气了。需要指出的是方山子的侠气让我们看到了在隐士们退让的平和之外难能可贵的勇者不惧的刚健这也是方山子的“动人之处”三、点学精讲难点突破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三评价此文:“始侠而今隐,侠处写得豪迈,须眉生动,则隐处益复感慨淋漓,传神手也。”结合文本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传神手”描绘方山子独特的神韵?(板书:奇笔传神)生: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没有从正面刻画方山子享受隐居生活,而是

    11、通过妻子儿女甚至奴婢都怡然自得,侧面衬托说明方山子隐居生活的满足。师:这就是在刻画人物中颇有特色的“侧面着笔,虚处传神”的写法。这样的写法,除了衬托的效果之外,也是文章有了虚实效果。方山子的妻子奴婢的自得,正是方山子自得的投影。那文中还有没有其他地方让你感到凸显传主传神的地方呢?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正面刻画方山子武艺高强,颇具侠气的一面。同时用了反衬的手法。师:很好。这一节方山子的侠士特征。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细节呢?生: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师:已

    12、做分析。不再赘述。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细节呢?(生:思考)师:同学们注意到“方山子亦矍然”这一细节了吗?矍然是什么意思?生:吃惊注视的样子师:(白板出示矍古汉字)我们具体分析矍的构字:下面的“又”在甲骨文中意义是“手”,中间的“隹”为短尾巴的鸟,整个字的意思是一只手抓住短尾巴的鸟,鸟睁大双眼的惊惧神态。这里作者用矍然表现方山子吃惊程度之深。方山子吃惊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生:对好友苏轼命运的担忧。因为古人突然来到荒山野岭就预示着被贬。还有可能有对于朝中宵小的愤激。师:这位同学解读的很到位。只要我们真正的走进文本,就会体会到苏轼一字不虚设的高妙。本文中苏轼运用恰当的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的手法,于细节

    13、处见神韵,达到了使人物须眉皆动的艺术效果。四、探究写作目的回到整体研学第2题师:通过苏轼的生花妙笔,我们走进了陈季常的跌宕人生。东坡居士博学多才。交友深广。他一生写过11篇人物传记,却只有2篇是写同时代的人,其中一个就是陈季常,为什么偏偏选中遗世独立的方山子来立传?我们先来看几则材料也许有助于我们的理解材料一:方山子传作于1081年,也就是元丰四年。苏轼经过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材料二:山林里巷,或有隐德而弗彰,或有细人而可法,则皆为之作传以传其事,寓

    14、其意-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传结合文本,思考一下苏轼作此传的目的。生:是真隐居自风流。通过给淡泊自守、安贫乐道的方山子作传,表达了作者对其独特的人生道路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之情。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是怀才不遇的陈慥,另一个是屡遭贬谪的苏轼,欲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相似的经历使得二人惺惺相惜。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的隐居,悲自我的不遇。折射出苏轼在黄州期间的真实心态。师:面对政治失意,人生艰难,苏轼辛酸悲愤未消,满身的疲惫伤痛未解,内心如何保持平衡?自己应该如何适应生活保持气节?方山子的人生探索,给了苏轼很大的人生启示传异人以寄托自己胸中块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人见己(板书传

    15、人见己)五、固学提升,迁移延展面对仕途艰险,苏轼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 请概括比较方山子和苏轼的人生态度。(提示:联系以下材料及对苏轼的了解来说说)你觉得哪种人生更精彩?师:被贬黄州,苦难刚刚开始。有人说,苏轼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奔波在被贬的路上。(白板出示苏轼别样的人生地图)这是一份苏轼别样的人生地图。橙红色箭头代表晋升,蓝黑色代表贬谪,虚线表示未到达。1101年风烛残年的苏轼从被贬之地海南岛儋州北归途中,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自题金山画像诗。(白板出示诗歌,学生齐读)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6、。两个月后,苏轼病逝。有人说这是苏轼的自嘲之语。其实个人认为是对其一生功业的高度总结。三处贬谪之时年龄:黄州(湖北), 44岁惠州(广州), 58岁儋州(海南) , 61岁。(白板书写年龄)我们看看苏轼做了什么 执事惠州,率众造桥;推广先进农事工具,建造水磨;施医散药,救死扶伤。 到海南,给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荒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不久,海南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海南岛至今还留有“东坡书院”。 他一生屡被谪迁,几乎每到一任,都勤政恤民,政绩斐然,深受爱戴,有的老百姓家里挂着他画像,饮食间祝颂,有的甚至建立生祠,念其功德。师:对于两人的不同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评价生:方山子:保

    17、持自己不与污秽世俗同流合污的本心,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真隐居(不屈己志,归隐避世)以方山冠为证(勾画板书方山子图形)生:苏轼:保持本心,一个人之力奋然救世,坚持到底(不屈己志,奋然救世)师:救世与避世,代表着圣人与贤人不同的人生抉择。在天下无道,无法有所作为之时,贤人不入世为政,却坚守节操,圣人却以救民于倒悬、仁民爱物为己任,天下滔滔而不避,这种抉择步履维艰,但精彩纷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生逢盛世,让我们挺起年轻人的脊梁,扛起年轻人的担当!六、课堂总结师:奇笔传异人,短文纪平生。苏轼以生化妙笔勾勒异人方山子的风采,传人见己,袒露被贬黄州的心境。但苏轼的伟大在于困苦摧折,永不畏难。最后把宗白华

    18、的一段话作为课文的总结。大家齐读-心生悲悯,于是奋然救世,既已心超物外,我见都泯,自耕苦乐,渺不系怀。遂能竭尽身心,功成而不居,以为世用。困苦摧折,永不畏难。-宗白华说人生观七、积累与反思【推荐阅读】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苏轼,建议阅读余秋雨黄州突围和林语堂苏东坡传【推荐专题研究】谪居黄州的苏轼,走向内心审视自我,探索人生的阶段,对儒佛道的各种思想融会贯通,可以说,黄州时期是苏轼初步形成旷达人格的关键时期。搜集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诗词文赋,体会其复杂的思想。建议做“苏东坡在黄州”的专题研究八、 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1、交互式电子白板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依托,非常灵

    19、活地实施教学过程,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书写、编辑、放大、聚光灯、拉幕等功能,对具体的细节内容进行放大、聚光灯照射等,引起学生关注,贴近教学需求。白板的拉幕功能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学生回答问题,使知识和概念在演示中更加清晰明了,拓展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课堂通过充分调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师生间思想的碰撞交流,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流畅、灵活,教学效果明显。2、课堂导入与板书设计相得益彰。课堂以“以貌取人”的游戏激趣,用帽子图片引入,既直观生动,又丰富同学们古文化的知识,同时,通过放大方山冠的图片,使学生对传

    20、主身份有了初步的认知,较好激发学习兴趣。在板书设计上,紧扣人物“异”的形象特征,把握人物的“隐士”“侠士”身份,抓住“奇笔传神”和“传人见己”两种手法,再对方山子和苏轼的人生抉择比较,勾勒出方山冠的图形,既与课文导入前后呼应,又深化对传主隐士身份的体悟,感受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给学生有深刻的印象。3、补充材料深刻、详尽,有浓郁的文化厚重感。课堂补充了大量文学资料,如:陶渊明的诗句、史记游侠列传、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传、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苏轼为官功绩等内容,营造浓郁的语文课堂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方山子人物形象的感受与理解4、教学形式多样,教学环节流畅。课堂设计通过出示帽子图片、苏轼人生地图、矍古汉字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通过补充大量文学资料,如陶渊明的诗句、史记游侠列传、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传、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等内容、拓宽知识面,通过诵读法、问题导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教学以预学-研学-展学-点学-固学方式环环相扣,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人能力有限,课堂设计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如课堂容量较大,而课堂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展示的时间受限,个别问题一带而过,略显仓促。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8、方山子传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316.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
  •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