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三学案:3.11 师说第一课时.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三学案:3.11 师说 第一课时 山东省 平邑县 学校 语文 必修 三学案 3.11 第一 课时
- 资源描述:
-
1、 编写:李乐民 卜庆凯【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2.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师说(shu ) 游说 (shu) 小学而大遗(y) 曹操遗(wi)权书 句读(du )六艺经传(zhun)谄(chn)媚2.每日成语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
2、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升堂入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3.读背任务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事空。 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3、。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4.文体常识: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文从字顺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是古文的代表作。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问题探究】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 2.一代文学宗师为
4、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3.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案,教师总结明确) 4.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 5.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6.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
5、是写给谁看的呢?【课时测评】师说与问说(片断)比较阅读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曰: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多矣,悲夫! (选自刘开问说)翻译下面的句子。1.位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