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五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 课件: 复习 文言虚词专项复习.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五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 课件: 复习 文言虚词专项复习 贵州省 贵阳市 第十五 学人 高中语文 课件 文言 虚词 专项
- 资源描述:
-
1、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文言虚词的特点:1、用法灵活;2、使用频率高;3、语法功能强;4、古今变化大。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1、分清虚实: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2、辨别用法:必须放在具体语句中;3、通晓古今意义变化;4、注意特殊:兼词现象,虚词连用,复音虚词。5、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附常见文言虚词:计18个之 其 而 则 乃 与以 于 然 若 为 因所 者 何 且也焉讲解:之 其 而 则 乃之:是一个多类词,主要有三种用法。1、作代词,在动词或介词后,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2、作动词,相当于“去、往、到 去”等如:人非生而知之者
2、-代词,知识均之二策-指示代词,这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作助词,如作结构助词,或补充音节。之:定语的标志: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如:永之人争奔走焉。今日之事如何?取消句子独立性: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主语)(谓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语 谓语宾语前置的标志:何罪之有?语气助词:怅恨久之顷之其:1、可作代词,代人、事、物等。如:其将归见其亲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作连词,表假设或选择:相当于“如果、假使”、“还是”。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
3、、又代“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4、句中语气副词:表猜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如:欲加之罪,其患无辞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而: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如:余知而无罪也。故其国富而兵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林木茂而斧斤至矣。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你)(并列、不译)(而且)(却)(于是)(如果)连词:格式为“修饰语+而+中心词”如:提刀而立。吾恂恂而起。则:可作名词,“准则”,如“以身作则”;作动词,“效法”,如“则古公之法”。以作虚词为主,有下列用法:乃、是、就是,可表判断。
4、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便、那么”。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表并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故木受绳则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于其身也,则耻师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乃:作副词,于是,才: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却,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第二人称代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乃仁术也。与先看例句:A、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不受。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结交)(给)(赠送)总结:此处的“与”均为动词,但应记住还有:参加,读y:蹇叔之子与师。
5、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句末语气词,读y,表疑问或感叹,常通“欤”。如:可得闻与?复音虚词:孰与、与孰,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介词:跟、和、同,如:,与曹操共争天下。此外讲解:以 于 然 若 为 因以:1、作动词,认为、以为,如:不以为然。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
6、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战)(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3.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
7、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黄冈专版2020春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课件新人教版20200324342.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