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课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好课 第06课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06 先生 教学 设计 上好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备课 系列
- 资源描述:
-
1、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重点难点】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激趣,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老师有三位。你都
2、知道是谁吗?(学生自由答后课件展示)预设:塾师寿镜吾;青年时期的老师章太炎;日本老师藤野。师:令童年时期的鲁迅信服、敬畏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我们在七年级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已经有所了解。藤野先生是最使鲁迅感激、给他鼓励的老师。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来认识这位老师吧。(板书:藤野先生)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
3、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课件展示: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2.了解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1902年4月,刚满二十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
4、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本文就是他在厦门大学所写,以此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3.识别文体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散文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回忆性散文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回忆性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 特点:
5、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 4.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烂熳( mn ) 绯红( fi ) 宛如( wn ) 发髻( j ) 驿站( y ) 芋梗( y n ) 解剖( pu ) 挟着( xi ) 扒手( p ) 订正( dn) 畸形( j ) 不逊( xn ) 匿名( n ) 诘责( ji ) 瞥见( pi )( s )食宿宿 ( xi )星宿( xi )一宿( lu )落第落 ( l )丢三落四( lo )落枕油光可鉴( jin ) 杳无消息( yo ) 抑扬顿挫(cu
6、) 深恶痛绝( w )( ji )解剖解 ( ji )解元( xi )浑身解数( w )厌恶恶 ( )恶心( )凶恶 (2)理解词义绯红:鲜红。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诘责:责问。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点生读,师指导)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完成如下
7、两个任务:文章是按照地点转换顺序行文的。请依次试着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述各部分大意。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讨论后归纳)预设: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师补充:本文是按“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转换顺序行文的,着重记述了“我”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见闻和感受。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六件事: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
8、解女人裹脚,告别藤野先生。师小结:写人物不要仅局限于一个时间点、一件事,可以围绕这个人物写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五、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研读第一部分师: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师生研讨后归纳)预设:“无非”是“只,不外乎”的意思。文章第一句就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埋下了伏笔。 师:从写作手法或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1段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句子。 (师生研讨后归纳)预设:【示例1】此处运用细节描写,细致地描绘了“清国留学生”的头发样式,这样想既赶时髦又想对清王朝表忠心的怪异模样,令人发笑。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
9、。 【示例2】此处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这样嘲讽的话语,揭示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思进取、麻木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 师:第3段有什么作用?(师生研讨后归纳)预设: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课文开头,承接前面写作者在东京的生活;开启下文,写作者在仙台的生活。 内容上:独句成段,强调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归纳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并梳理了文章层次,研读了课文第一部分,那么,我们这一节课将继续研读课文,来深入地认识藤野。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研读第二部分(
10、师生研讨后归纳并课件展示)师:“我”为什么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预设:因为“日暮里”不仅让“我”联想到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而且还有“日暮途穷”之意,表达了“我”的思乡爱国之情;“水户”是反清志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表现了“我”的爱国情怀。师:读第5段回答,如何理解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归结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预设:“大概”表推测、估计,与句末的语气“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我”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以“物以希为贵”为喻,表现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师:回读第15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预设: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198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