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6课 第2节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6课 第2节 新学 2016 2017 学年 人教 高中语文 选修 语言文字 应用 课件 第六 语言 艺术
- 资源描述:
-
1、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学 课前自学预案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学习目的是对一些常用的修辞格做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
2、备考方案1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比喻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类型(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注意点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
3、方案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借代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类型(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2)具体代抽象。(3)形象代本体。(4)部分代整体。注意点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不能同时出现。比拟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类型(1)拟物。例如: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后
4、,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2)拟人。例如: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注意点使用时要抓住人所比拟的物或物所比拟的人之间的相似性,要出现被比拟的人或物。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对偶概念对偶是用数字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类型(1)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如:谦受益,满招损。(3)串对
5、(流水对)。上下两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注意点句子的形式上要协调匀称,语音上圆润动听。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排比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类型(1)并列性排比。从几个方面表达一个事物,一种思想,句间呈并列关系。(2)承接性排比。各排比项先后有序,相互承接。注意点使用时要注意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且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
6、气一致。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方法(1)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借代的重点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
7、重点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3)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9、。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5)反问与设问的区别反问是“问中有答”,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是启发思考。(6)回环与顶真的区别: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段,而顶真则不限于两个。构成回环的词语要求相同,而顶真只要求头尾衔接的词语相同,其余词语不要求相同。回环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按照上文逆序排列:甲乙,乙甲。而顶真则是反映事物之间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上递下接,顺连而下:甲乙,乙丙。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7)衬
10、托与对比的区别与联系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衬托与对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甲乙对比,同时又互相衬托,甲衬乙,乙也衬甲;甲乙衬托,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对比。也正由于它们有联系,所以有些修辞著作中将它们合为“比衬”或“映衬”。但是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说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甲乙衬托,并不是所谓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衬
11、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通过衬托,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衬托的主要区别。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甲乙对比,两者必须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果;而甲乙衬托,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从甲乙两者的类属来讲,凡甲乙对比,两者要么同一物体,要么同一方面,否则便不可比;而甲乙衬托,两者可以是同类属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属的,如以景衬情就是言此而意彼。对比与衬托,不仅是修辞方式,也是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戏剧、电影、绘画、
12、摄影、雕塑和音乐等,都经常用到它。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手法包括_、_、_、_、_等。答案:比喻 借代 比拟 夸张 双关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比喻就是_。被比方的事物叫_,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_,联系二者的词语叫_。恰 当 地 运 用 比 喻 可 以 使 _,_。常见的比喻类型有_、_、_。答案: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本体喻体喻词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明喻暗喻 借
13、喻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3借代就是_。借代分为以下四种情况_、_、_、_。借 代 在 语 言 表 达 上 的 作 用 _,_。答案: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做代表以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称代通称以具体代抽象简洁形象生动风趣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4 比 拟 就 是 把 _ _。比 拟 中 把 _叫 _,把_叫 _。比 拟 的 作 用 是 使_,_。答案: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物当作人来说明描绘的拟人人或物当作另一物体来描绘说明的拟物 情感表
14、现多样化 使事物描绘形象化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5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包括_、_、_、_、_、_、_等。答案:对偶 排比 反复 回环 顶真 粘连 镶嵌6对偶就是_,也叫_。我国传统的_就是使用了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答案:将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起来 对仗 楹联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7排比就是把_,形 成 一 个 整 体。排 比 句 之 间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种 关 系:_、_、_,通过排比可以使_、_。答案: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
15、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并列承接递进文气贯通一泻千里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通过广告语,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汉语的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探究“课堂活动”中判断广告语修辞手法的理由。【探究参考】修辞手法判断理由:A.(1)、(2)两个广告采用违背逻辑常规的夸张手法,夸大了白丽香皂和保健品的作用,紧紧抓住了人们希望通过美容使自己变得年轻漂亮的爱美心态,达到吸引人们购买的目的。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
16、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B(3)、(4)引用了人们熟知的古代名句,与产品相联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C(5)、(6)、(7)、(8)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5)又一语双关,突出“奔腾”的品牌,体现电脑“芯片”的功能。(6)用“飞鸟”比喻时间的流逝,用“棋局”比喻时装的更新。(7)中用手表比喻人生的分离。(8)用“女儿情、父母心”比喻内衣的特点:温暖柔和。D(9)、(10)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涉及产品某一方面的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语 文选 修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E(11)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357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