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广西大学 附属中学 2013 九年级 语文 10 月月 考试题 新人
- 资源描述:
-
1、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新人教版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卷(3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chn) 谀词(y) 煞白(sh ) 味同嚼蜡(jio)B、襁褓(qing) 隐晦(hu) 拮据 (ji) 吹毛求疵(c)C、田圃(p) 枘凿 (ru) 惘然(mng) 廓然无累 (ku)D、灵柩(ji) 扶掖(y) 恣睢(su) 气吞斗牛(d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心无旁鹜 敬业乐群 恪尽职守 根深缔固B、红妆素裹
2、 恼羞成怒 重蹈复辙 孜孜不倦 C、化为乌有 强聒不舍 无与伦比 狂妄自大D、润如油膏 言行相顾 媚上欺下 一代天娇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目睹西宁沧海桑田的巨变,时代的发展给予我们光荣与梦想,更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 B、离开了忙碌的工作岗位,妈妈这回不但没显露出失落,反而表现出如释重负的感觉。 C、在这片土地上,他像祖辈一样,孜孜不倦地耕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 D、九寨沟的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拍案叫绝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3、 B、代表们围绕如何防止大蒜、绿豆、玉米等农副产品涨价风蔓延的问题,畅所欲言,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针对近日发生的校园惨案,我们不仅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而且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 D、作为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盛事,正在尽情绽放的上海世博会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的自豪感。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A、江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互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B、“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放暑假了,我一定会带你去参观世博园。”C、开辟我国海洋事业新局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法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D、墨西哥湾油井泄漏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
4、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呢?6、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A、 B、 C、 D、7、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词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B、
5、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8、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他“说”了。说的真痛快,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C、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
6、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世界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9、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B、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C、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李逵粗中有细,豁达明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D、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二、说明文阅读(1012题,每小题2分)
7、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
8、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
9、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
10、存活又难,所以现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10、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11、文中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B、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C、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D、作诠释 作比较 列数字
11、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原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B、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C、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D、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三、文言文阅读(1315题,每题2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
12、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3、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
13、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14、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