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选修《鲁迅作品选读》)(安徽专用):《灯下漫笔》课件2.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迅作品选读
- 资源描述:
-
1、灯 下 漫 笔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天,郁达夫先生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一段堪称警世格言的文字。继续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灯下漫笔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郁达夫怀鲁迅返回灯 下 漫 笔鲁 迅1、学习目的2、学习重难点3、时代背景4、课文思路示意图5、课文内容剖析6、主题思想7、欣赏品味学习目的返回2明确
2、历史使命,创造“第三样时代”。3品味语言风格,领会情理交融。1明确行文思路,领会深刻思想。1思想的深刻性:鲁迅先生对国民奴性灵魂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国社会历史的深刻解剖。l2“人”的价格以及“第三样时代”的理解。l3揣摩艺术特点:语言风格、情理交融。返回学习重难点时代背景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课文思路示意图现实:历史:现实:灯 下 漫 笔鲁 迅走哪一条
3、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命)社会历史本质:两个时代的循环(一治一乱)钞票贬值“人”的贬值(容易变奴隶)课文内容第二部分(511段):考查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一乱一治)。第三部分(1214段):走哪一条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命)。第一部分(14段):由钞票贬 值引出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A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钞票贬值”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B“我们”是否也包括鲁迅本人?C文章所写的日常小事发生在民国二三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写?第 一 部 分A.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