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二)(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水中 2018 2019 学年 语文 上学 段考 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广西融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二)(无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王建军因血缘关系而萌发的亲情是家庭成员交往的自然基础和人伦准则,从亲亲敬长的血缘亲情中提升出孝悌仁爱等道德,这是古代家庭教育乃至道德教育具有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孔子说,孝悌之德的培养并非停留于孝顺之举的行动层面,而应追求尊老敬长情感的升华。因此从儿童本身的生活体验出发来培养其尊老敬长的情感,最为自然最为贴切。家庭教育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儿童的生活和情
2、感的体验。 古人对孝悌内涵的界定并未停留在情感的层面,而是力图将这一情感导入尊卑贵贱的家族制度的轨道,将对家长的孝顺之情转化成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服从。在宗法制度的影响及古代思想家们的包装下,这种血缘关系的不同却成为家庭成员内部主从、尊卑的客观基础,成为家庭成员之间贵贱亲疏的理论依据。这种血缘宗法制度给古代家庭教育贴上了等级制度的标签,遵守和服从这一文化秩序成为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要求,古代家庭中的儿童备受其害。可这压抑儿童天性有损家庭和睦的家庭教育主张却能在古代社会大行其道,历久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古代家庭教育所倡行的孝悌之德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需要。孔子曾说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3、。”萌发于血缘之情的孝悌之德不仅具有“事亲”的效用,而且具有“事君”的效用,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所决定。这样,培养孝悌之德不仅成为“齐家”的需要,而且成为“国治”的基本素质要求。 正由于古代家庭结构与社会政治结构的这一同构性,将孝悌之德政治化和制度化便成为封建政治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身居这一文化环境中,任何家庭都难以摆脱这一教育模式的张力。魏晋时期的嵇康素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著称于世,但他并不希望子女效法自己,为子女和家庭的前途考虑,不得不又回到了家庭礼教的轨道。这说明,在宗法血缘制度之下,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认同和服从血缘宗法制度成为古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
4、同要求,但要求子孙服从家长权威认同家庭制度并不是古代家庭教育目的的全部。遵从血缘宗法制度的积极意义是继承家庭传统的自强自立,以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在中国古代,无论何等家庭,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百姓,对这一目标有着高度的认同。为了强化子弟的门第意识,各等家庭的尊长们都十分注意向后代灌输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思想。很多人以历史的反面教材为例,告诫子弟从中吸取教训,免蹈覆辙。翻开古代多如牛毛的家训、家诫、诫子书,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封建士大夫对家门兴衰的忧患意识。 正是基于这种忧虑,有眼光的士大夫无不把自立自强的要求置于家庭教育的核心。当然,在封建士大夫家庭中,读书乃是谋生的第一要务,鼓励子弟读书入仕成为古
5、代家庭教育的主流。隋唐科举盛行以后,科举入仕成为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最实在最便捷的途径,家庭教育的重心由此向鼓励子弟应试科举的方向倾斜。这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心理趋向。封建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与家族家庭“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相济,使古代家庭教育的追求与封建统治的追求又一次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家庭教育以孝悌之德为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其合理性的原因主要是它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切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B.孩子对家长的孝顺本源于血缘亲情,但宗法制度的介入,使得古代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遵守和服从长辈,体现了等级制度的特点。C.孔子和大多数古
6、人对孝悌之德的培养的认识并不相同,前者止步于追求尊老敬长的情感层面,后者还将其导入家庭制度的轨道。D.培养孝悌之德不仅是“齐家”的需要,也是“国治”对人们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孝悌之德才具有“事亲”和“事君”的效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家庭教育所倡行的孝悌之德后来转化成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服从,而这符合封建社会的发展需要,但它压抑了儿童天性,也有损家庭和睦。B.魏晋时期的嵇康虽然自己“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但他并不希望子女效法自己,这一事实论据充分说明了古代家庭难以摆脱家庭礼教的束缚。C.家庭尊长们都很注意向后代灌输光宗耀祖的思想和用历史反面教材来告诫子
7、弟,这些材料证明了“古代家庭教育十分强化子弟的门第意识”。D.相比其他途径,隋唐科举入仕是古代弟子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最实在最便捷的途径,这导致了在当时的家庭教育中鼓励子弟读书入仕成为主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以亲情作为自然基础和人伦准则的,而这种亲情既属于自然天性,也源于本身在家庭生活中的体验。B.古代家庭教育中的血缘宗法制度并不只是要求子孙服从家长的权威,它也有其积极意义,且这积极意义得到了所有家庭的赞同。C.中国古代家庭都十分看重孩子的自强自立教育,有些士大夫还因为具有家门兴衰的忧患意识,就把这种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D.古代家庭教
8、育与封建统治的追求多次高度统一,根源都是封建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和“望子成龙”的普通社会心态相契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你有多重要(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
9、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
10、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
11、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
12、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
13、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B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
14、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D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5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
15、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
16、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2016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每日人均分配时间表读书时间读报时间看电视时间15.38分钟18.91分钟98.85分钟2016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调查项目中国美国公共图书馆数量3076个8951个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个/ 44万人个/1.3万人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0.58本50本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7%62%人均年阅读量4.39本7本图书畅销类型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小说、科技等(参考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三: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全优课堂》2014秋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导学课件: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