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30 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2(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30 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2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山东省 淄博市 临淄区 皇城 第二 中学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古代 寓言 两则导学案 答案 鲁教版 五四
- 资源描述:
-
1、30 古代寓言两则课题备课人 案序学 习目 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句子。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重 点难 点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学习内容及教师导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导入:同学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福祸,学了塞翁失马之后,大家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启发。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学习过程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句子。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小组展示翻译,评优秀翻译小组。其他小组补充。)二):背诵课文、1、教师范
2、背课文。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2、学生背诵课文。(字音准确,发音饱满,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小组背诵,评优秀背诵小组)三)、探究课文,理解寓意。1、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2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合作研讨,全班交流。3、(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
3、的吗?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4)联系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四)当堂检测 1翻译词语 (1)马无故亡而入胡: (2)何遽(j):(3)其马将(jin)胡骏马而归: (4)堕(du)而折其髀(b):(5)人皆吊之: (6)引弦而战:(7)死者十九: (8)此独以跛(b)之故,父子相保:2、出自本课的成语是 ,它字面的意思是 ,比喻义是 五)拓展练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契-音气,动词,雕刻。惑,迷惑,糊涂)反思重 建教研组长审核与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784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