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5册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案
- 资源描述:
-
1、小学语文第5册教案1、纸的故事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远古时代还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即“甲骨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又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造纸。从此,纸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等地。2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发明的经过。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讲用竹片做成的书。第3、4、5
2、自然段讲写在丝绸上的书。第6、7自然段讲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第8自然段赞叹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四、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五、教学时间:2课时
3、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3完成作业本1、2、3。(二)教学过程1揭题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的?这一张张又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题)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用字典查出划线字的意思:异口同声 自豪(3)检查指导(4)读通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放
4、声自由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课后练习2(用图形投影显示)。3学习文章1一5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成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2)检查讨论,并板书。竹片(笨重) 丝绸(价钱贵买不起)(3)看板书同桌互说。4、作业练习。(1):作业本1、2、3。(2)课外作业:抄写生字3遍。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2掌握“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过程1复习引人。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2学习课文6一7自然段。(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我国
5、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成的?“蔡侯纸”是指什么样的纸?纸是谁发明的?(2)检查讨论。上述问题要注意讨论得出“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的结论。在各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巩固及“异口同声、自豪”等词的词意掌握。(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自然段。(4)自由朗读6、7自然段。(5)指导“谁怎样他说什么”句式练习。先结合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然后进行扩散性训练。(6)完成作业本练习5、6。3学习第8自然段。(1)指导有感情朗读。(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读。(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4四人小组
6、分角色朗读。5由文中人物及插图,启发学生对文章第一句话中“几个同学”进行修改,使语句表达更确切。6完成作业本练习4、7。2、地球什么样一、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这是一首儿童诗。它用诗歌的形式,写出儿童心中地球的模样。全诗共8节。第一节写“我”为了要“看看地球什么样”,“坐飞船”飞到天上。第2一7节都是写我坐在飞船里,从天空看到的地球模样(第2节是总写,第3一7节是按地貌分写),第8节写“我”知道地球什么样了,所以又坐飞船回到了地球。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选择义项;理解9个新词语的意思。2能仿照课文的例句写句子。能仿照课文中“和”的用法,写一同
7、句话;能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顿号、逗号和句号。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球是什么样的,它的身上有哪些颜色,每一种颜色分别是地球上的什么地方。4知道有关地球形状、地球表面颜色的最基本的常识,感受地球的美,初步培养对自己生活的地球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地球的初步认识,读出对自己居住的地球的热爱之情。四、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投影片、地球仪。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会生字、新词,能在老师指导下为带点的字确定意思。2理解每一节内容。3知道“和”的用法,会用“和”说话。(二)
8、教学过程:一、观察地球仪,解释课题。1、出示地球仪。提问:(1)这叫什么?(2)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3)仔细看看地球仪表面又哪几种颜色。2、解释课题。(1)地球仪是根据什么做成的?(2)地球仪跟地球的样子是一样的吗?我们来学学课文地球社么样。二、认识诗歌小节。1、这是一首诗歌,诗歌是由一节一节的内容组成的。每一节和下一节之间又自然空行。2、这首诗是每几行为一节?全诗一共有几节?三、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2、注意小节与小节间的停顿。四、学习生字,巩固部首查字法的第一步。1、讨论:“原”是什么结构的字?应查什么部首?小结: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2、独立确定“牧”“茫”的部首。五、指导据词定
9、义。1、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上查到“场”字,看看有几种意思。“牧场”的“场”是什么意思?2、完成作业本第题。六、再读课文。1、哪几节介绍了“地球”是“什么样”的?2、读第节,思考:这几节中哪一节总的介绍了地球的样子?3、读第节,说说这节写了地球的花衣服上的哪几种颜色。(边读边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七、配乐读课文。八、作业:见作业本第、题。第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的形状及每一种颜色分别是地球上的什么地方。2、熟读、背诵全诗。3、会用“和”说话,能正确使用顿号和逗号。(二)教学过程:一、指导读第节。(可配乐创设坐飞船上天的情景)二、学习第节。1、看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投影片,用自
10、己的话说说地球的样子。我们虽然天天生活在地球上,但看到的大地是平平的,因为地球实在太大了。只有能飞上飞船,飞到很高很高的太空,才能看到地球妈妈的真面貌。这张照片是科学家从卫星上拍摄下来的,说不定连你的爸爸妈妈都没有见过呢!你能说说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2、指导读。三、学习第节。1、自读这节,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浑身穿着花衣裳”?这花衣裳上主要有哪些颜色?3、同桌互说:每一种颜色各是什么地方。4、先后出示草原、海洋、沙漠、南极的彩色投影片,分别说说。(1)这是什么地方(或:你看见了什么)。(2)它是地球花衣裳上哪一种颜色的地方。(可结合进行用“和”说话的训练。)
11、四、学习第节。1、读这节。2、“灯光闪耀”是什么意思?你在哪里看到过闪耀的灯光?3、书上说,“夜晚,那灯光闪耀”的地方是(让学生接说)4、城市、矿山和村庄的夜景真美!让我们来看一看城市夜晚的投影片。五、学第节。1、闭眼,配音乐,结束太空之行。2、读这节。3、说说“如今”你“知道地球什么样”。六、作业:照样子填表。颜 色 地 方绿 色 森林、田野、牧场七、根据表格内熟读、背诵第节。完成作业本第题。八、熟读、节。九、跟着配乐录音试背课文。十、复习顿号的用法。1、读带有顿号的句子。2、说说这些句子里为什么要用上顿号。3、点标点练习。见作业本第题,注意逗号和顿号的不同用法。十一、练习用“和”说话。1、
12、读课后练习的句子,说说删去“和”,句子通不通?2、体会句子中“和”的位置和作用。3、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和”用得合适吗?(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苹果树。(2)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3)果园里有桃树和人。4、用上“和”说一句话。十二、指导造句。1、搞清作业本第题的要求。2、看懂例句。3、根据前半句,指导说后半句。4、指导说前半句,独立写后半句。3、自动人行道一、教学目标。1、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激励学生要不断创新。2、学会课文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3、会用“相当于”“差不多”写句子,初步学会打比方的句子。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
13、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5、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二、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生字,理解新词。2、读通课文,阅读理解第13段。教学重点:感悟句子与句子是因为何种意思组织结构。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你乘过电梯吗?谁来说说电梯的样子和作用?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种新型的电梯。二、认读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四、学习课文13段。1、自由读第1段,读了这个开头,有什么想法?(设问句的作用)2、读好设问句,读出新奇。3、自由读第2段,思考:自动人行道有那几种叫法。理解“峡谷”(简笔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比较句子:课后第4题。4、自由读第3段
14、。打乱句子排列,感悟这段句子与句子是因为何种意思组织结构。(总分 总分)重点研读46句,那些便利。(理解“便利”,上下文理解、组词读)填空:自动人行道像( )穿行在( )之间,给城市增添了( )。人们上街( )上它,不必( ),就能到达( ),给人们带去许多( )。理解“目的地”、“一就”。朗读指导。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自动人行道,正确概括其特点。2、读好课文,围绕自动人行道畅谈自己的认识与想法。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朗读13段。二、学习第4段。1、自由读,谈谈认识。2、指导朗读。读出美好的憧憬。三、概括自动
15、人行道的特点。1、自由读课文,概括其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长;平面运行;又快又慢;便利。)2、引导看书,书上又是怎样写出自动人行道的特点的? 划下相关句子并通过朗读强化。3、作业指导。作业本第4题:让学生有明确的概念,“相当于”这个词的前后两种事物很相似,很接近,但又不完全等同,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四、自由谈论。听说了自动人行道,你对什么最感兴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影响?了解了自动人行道,你还有什么想法?五、写话练习。结合课文中学到的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写写想说的话。如:“假如我是城市设计师”“从自动人行道,我想到了”“我想为学校设计”等。我长大干什么(听说训练)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听说训
16、练课文。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的下方画着三个小朋友正在讨论长大后干什么;图的上方画着各种不同职业的人物,有工人、解放军、教师、医生等。课文要求学生先听清录音中的几位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他们各是怎样说的。听了之后,能进行复述。然后,引导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说一说自己长大了想干什么,准备怎么干。二、教学目标1能听清录音中小朋友的讨论内容。2能有条理地口述自己的理想,做到条理比较清楚,富有想象。3初步培养学生从小有理想,有抱负,有正当的爱好和兴趣,富有想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听时要记清要点,讲时应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教学难点:有条理他说说自己长大想干什么。四、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
17、、小黑板。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今天这节听说训练课,老师就请同学们有条理他说说你“长大想干什么”。在你说之前,先让我们来听听小华、小红和小兰是怎么说的。(出示投影:小华、小红、小兰在放学路上)(二)听录音(要求听仔细,抓住要点)。1播放小华的话。(1)边听边思考(出示小黑板):小华长大后想干什么?小华准备怎样干?小华现在准备怎样做?录音内容:我叫小华,我长大要当个城市设计师(投影呈现工程师打扮的小华形象)。我要为家乡人民设计出最现代化的立交桥和高速公路,让人们不再为经常堵车而烦恼。我还要设计最漂亮的住宅小区,让大家都能住得舒舒服服的。当然,小区
18、里必须有儿童乐园,让小朋友做完功课,能痛痛快快地玩!从现在起,我就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2)指名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3)再听录音,准备复述。(4)指名复述,师生评议。(评价标准:能抓住要点有条理地复述)2播放小红和小兰的话。(1)思考小黑板上的问题(把小华的名字改成小红、小兰)。录音内容:我叫小红,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歌唱演员(投影呈现歌唱演员打扮的小红形象)。到处去演唱)唱我喜欢的歌。我还要到世界各地去唱我们中国的歌、让全世界的人都爱唱中国歌。从现在起,我就要为实现我的理想学好本领,打好基础。我叫小兰,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教师(投影呈现教师打扮的小兰形象)。我要带领学生们走人
19、大自然,给学生们讲祖国的历史,讲英雄们的故事,讲美丽的童话,讲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这个愿望一定能实现。(2)根据三个问题,复述小红、小兰的话。(自由说同桌说指名说师生评议)(三)说说自己的理想。刚才,我们听了小华。小红和小兰三位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理想。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说一说你们自己的理想,长大干什么。1说说你长大干什么。学生各自默说,然后指名说。2如果你的理想能实现,你准备怎样做?(自由说优等生说中下生说)3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你现在应该怎样做?(指名说)4把三个问题连起来,有条理他说一说你长大了干什么。(同桌说指名说评议)(四)
20、总结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能有条理地,通顺他说了自己的理想,说得很不错。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长大后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知错就改(习作训练)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识本次看图作文是看多幅图写一段话,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幅彩图和提示看图讨论的问题。第二部分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分步要求。第三部分提供了习作时可供选用的词语。本次习作训练的程序可以是看图理解图意分步讨论、组织每幅图的表述语言练习写作。看图,可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条理化;讨论交流能促进说话和习作技能的提高,懂得形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最后点明“知错就改”是一种好品质。2教材特点课文描写一个小男孩乱扔香蕉皮,使一个小女孩不小心
21、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路过的少先队员扶起了小女孩,他看见了很难情,连忙拾起香蕉皮丢进果壳箱的一件事,反映了他知错就改的品质。本教材由四幅彩图组成,图意清晰明了,图画生动形象,适合儿童特点。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一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或运用)指定的词语。2展开合理想象,把图画内容用一段话表达出来。3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讲卫生,不乱丢果壳,并能“知错就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看懂图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成一段话。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根据四幅图,围绕中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合理想象,连起来写一段话。四、教学准备1挂图一张,投影片四组,玻璃片
22、2张。2学生模拟活动的准备。(3个人)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看图讨论,大致了解四幅图中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能用一二句话讲清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3知道“随地扔果壳”是不对的。(二)教学过程1揭题定向。(1)小朋友们,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上周跑进学校的花坛里,踩坏了花苗,老师批评教育他之后,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踏进花坛。他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2)打开课本第14页,看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是怎样知错就改的。(板书:知错就改)(3)齐读课题。2看图思考。(1)出示挂图,理解看图顺序: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用“A、B、C、D”标出四幅图的顺序号。(从
23、左到右,从上到下)(2)一看图,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四幅图,想想:主要讲谁?为什么呢?(主要讲小男孩。因为第一幅出现的就只有一个小男孩,而且四幅图中,小男孩出现的次数最多。)老师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板书:主要人物小男孩)请你给小男孩取个名字。(你喜欢叫他什么就叫什么。)老师给他取个名字叫军军,好吗?主要讲了军军的什么事呢?(主要讲军军看见因自己乱扔了香蕉皮而使小朋友滑倒在地上,他很不好意思,连忙跑过去拾起香蕉皮丢进果壳箱的事。)(3)二看图,局部了解:我们已经知道这四幅图主要写小男孩军军的事。那么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引导看图。(板书:早上,上学路上(地点)这件事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24、(板书:乱扔香蕉皮(起因)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引导看图D(板书:拾起,丢进(结果)(4)三看图,逐图理解:军军从一开始的乱扔香蕉皮,到后来的捡香蕉皮,并把它丢进果壳箱,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我们学了再回答。请同学们一幅图一幅图来理解,并用一二句话说清楚每幅图的意思,好吗?学生说,师生共同评议,补充。图A:一天早上,上学路上,军军拿着一支香蕉,边剥边吃。吃完了,他随手把香蕉皮往地上一扔,扬长而去。图B:有个小女孩走过来,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在地上。图C她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有一个少先队员看见了,赶快约过来,把小女孩扶起来。军军回头看见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图D军军连忙跑回来,捡起
25、香蕉皮,把它丢进了果壳箱。边分析边逐图请学生说。及时表扬和反馈,及时修改、完善。(5)四看图,连句成段:要求:把这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段话。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如:军军看见小女孩摔倒了,心里怎么想?最后,小女孩和少先队员看见军军把香蕉皮丢进了果壳箱,又会怎么样?自行练习:请每位小朋友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自己说一说。引导用上“不好意思”、“难为情”、“知错就改”等词语。同桌互说互评互改。指名练说,师生交互评点。3情景表演。请三位小朋友上台表演,边表演边说,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随意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激发兴趣。4五看图,讨论明理。(1)这件事是谁错了?他错在哪里?引导看图A、B。(板书:错)(
26、2)后来他又是怎样改正的?引导看图D(板书:改)(3)释疑:小男孩军军从“乱扔”香蕉皮到“捡起”香蕉皮,并“丢进”果壳箱,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补板书:知错就改)联系上下文领会“知错就改”,肯定军军是一个好孩子。5课堂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了知错就改的看图作文,知道了看多幅图应按顺序看。还有能根据课后题目来理解图的意思,用一二句简单的话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段话。我们还明白了 “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的道理。)下节课,我们就要把看懂的图意用文字来表达,写一篇“知错就改”的短文。好吗?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一二句话写出每幅图
27、的意思,并能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2能在看图叙述中恰当地选用课文后提供的词语,把短文写通顺、写准确。(二)教学过程1出示挂图,复习谈话。(1)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图,然后像上堂课那样,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段话,谁会?各自准备。练习默说。(2)抽查叙述,教师评议:强调说清图意,把描述一件事的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说完垄。2练习写作。同学们,说得多好呀!要是能把这段话写下来,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这个故事,受到教育,那该多好啊!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1)投影显示要求: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段话写在本子上,语句要通顺。小黑板上的这些词语供小朋友选用,不一定每个词语都要选用、也可
28、调换你自己喜欢的词语,用词要恰当。(2)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困难生完成习作。3佳作评点,修改。(1)选优等生习作一篇重点评议、修改,便于引导示范。有没有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句子是否写得通顺、连贯、明白?标点用得对吗?词语用得是否恰当,用了哪些好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后有没有体现“知错就改”这个中心意思?书写是否工整、清楚?(2)再选一部分写得较具体,条理较清楚的习作给予表扬、鼓励。(3)评议一篇较为典型的质量较差的习作,给予帮助并鼓励。这篇习作哪些方面写得比较好?(尽量多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哪儿写得还不够?(师生帮助)如果是你写,你会怎样写?对
29、内容写得较含糊、句子表达欠确切;语序较混乱,用词欠恰当等方面给予评点,修改。(改后比较是否比原文更好些)根据评点,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对照目标,想想该怎么改。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也可以同学互相修改)4修改、誉写,完成习作。练习1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拼读音节,正确的书写汉字;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2、能照样子搭配词语;按要求补写句子;会根据现有的语言材料用“这样”连句。3、指导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及顿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拼读音节,正确的书写汉字。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3、
30、能照样子搭配词语。教学过程:一、第1题。1、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2、读准拼音,再写字。拼音要注意“型、豪、浑”等的声调,第二胜应该读的稍快一点。二、第2题。1、复习“单元学习提示”中讲的部首查字法的基本步骤。2、教师和学生一起查一个字,其余的让学生独立完成。三、第3题。1、明确词性。“齐声”后跟动词(干什么),且会发出声音的;“增添”后跟名词(什么)。2、学生练习,反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按要求补写句子;会根据现有的语言材料用“这样”连句。2、指导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及顿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过程:一、第4题。1、指导看清需补充的内容,练习。2、反馈,注意标点。二、第5题。
31、1、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句中的意思。(“这样”是指怎么样的一种做?)句子前后内容有什么关系?2、练习:说说、议议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三、第6题。1、自由读。2、同桌互演。3、指导朗读:二字一拍,每行4拍。一般一行的最末一个词单独为一拍,读重音。四、第7题。1、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2、说说用什么标点。3、练习。难点:第2小题。反复朗读,充分体会标点符号的功能。4、军民一家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识(1)雷锋是我们熟悉的助人为乐的楷模,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都分别为他题词,并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他的精神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课文描写的是60年代雷锋冒雨送母子仨回家的事。(2)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