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西 钦州市 高新区 2016 2017 学年 12 月月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绝密启用前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份考试语 文 试 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 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辉 映 (yng) 九 霄 (xio) 奇 迹 (j) 不同 凡 响(fn) B. 翌 年(y) 酝 酿 (rng) 横 亘 (gn) 摘星 揽 月(ln) C. 应 用(yng) 苛 刻(k) 扭 转(ni) 载 人飞船() D. 着 陆(zho) 耸 入(sng) 轨 道() 可
2、 供 借鉴(gng) 2.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 不孚众望 ,以216.57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 B.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 上下其手 ,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 C.去年,很多地方政府“卖土地”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六七成,这种依靠“土地财政”维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 竭泽而渔 。 D.参加冬奥会选拔赛那天,李佳很紧张,感觉压力很大,是其他选手和老师们对她 无所不至 的照顾和关心使她逐渐减轻了心理压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铁
3、道部决定2010年春运期间在广州、成都两地试行实名制购票,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春运时票贩子倒票、炒票的行为猖獗,给广大旅客购票带来了许多麻烦。 B.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年承欢幸福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黄冈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老区人民期盼已久的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梦即将变为现实。 C.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自1月29日上映以来,创下了接近亿元票房,再次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成为第一部突破亿元票房的国产动漫电影。 D.联系近期发生的美国对台军售、中美贸易纠纷以及奥巴马会见达赖等外交摩擦,反映金融海啸后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但美国经济至今没有明显改善,对奥巴马总统的不满上升。 4. 下
4、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5.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消声匿迹 销魂勾魄 积毁销骨 B.顺理成章 自找烦恼 融汇贯通 C.标新立异 迥然不同 不落窠臼 D.娇生惯养 娇枉过正 精美绝伦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还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 B. “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
5、看我的枪法。” 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D.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7.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掩应 噩梦 沼泽 婆娑起舞 B.废墟 惨状 颠倒 毛骨悚然 C.明媚 纳粹 易帜 引人瞩目 D.凋谢 嬉笑 惊惧 绿树成荫 二、 阅读题 8.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
6、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 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
7、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
8、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2)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许多听了他的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4)在节选的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梁任公先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艺术的沉淀和 “ 我 ” 的沉淀 先前,每当我看到林风眠这个名字,就想起一种闭眼迎风而立的小鸟。这个莫名其
9、妙的联想悠远而顽固。经过岁月的淘洗,家中仍有不少林风眠画册的散页,一种发黄的16开卡纸,纸上有瓶中的花、水中的天,也有淡淡着色的仕女。我问过父亲这些画页是不是他精心保存下来的,他说不是,青年时代学艺术的他并不喜欢林风眠,而着迷于奇斯恰可夫和列宾代表的“苏派”。青年人喜欢苏派写实的魔力,喜欢它笔触和颜色的“帅”劲儿,林风眠则被艺术界冷落着。“现在呢?”我问父亲。“现在当然不一样了。”这“不一样”便是对林风眠的认可吧,或许这就是艺术和“我”沉淀的结果。 对林风眠,我也经历了不认可到认可的过程。我常想是什么原因让我认可了林风眠。这种认可明明是在欣赏许多大师的杰作之后。我站在伦勃朗、梵高、蒙克的作品前
10、,想到过许多中国艺术家,但还是没有林风眠。 一次路过中国美术馆,顺便买了门票走进了“林风眠画展”。不知为什么,眼前的林风眠突然变作了另一个人。瓶中花、水中天、闭眼的小鸟都在,但却变得光彩照人起来,一时间我心在激荡,甚至超过了对伦勃朗、梵高、蒙克的感受。如果说面对这些外国大师时的激动包含着新奇感和神秘感,那么现在分明是沐浴在喜气洋洋的光与色之中,墙上的作品确实闪射着光芒。回到家中连忙找出那些泛黄的卡纸,那些印刷品竟也突然新奇起来。 任何艺术都要被历史作些沉淀,这同时,观赏者也经历着沉淀,方能相亲相近。对艺术的认可同时也仿佛是艺术对你的认可。 林风眠创作的盛期是五六十年代,文艺界正经历着一起起的风
11、风火火,林先生的家门却紧闭到你“重叩其门才轻轻启开一条缝”。林先生并非一向如此,他的艺术一开始就分明希望遥领世界的回声,他甚至崇拜过法国表现派画家卢奥,创作过人道痛苦悲哀那样直面人生的油画巨作。我想,林先生的“关门”,大约是为着关住一个艺术家心中的一片宁静一分天真,关住那一分不受世俗干扰的感情。真正的艺术家有时要睁大双眼,从平凡中发现美,挖掘美;有时却要紧闭门户,让眼睛只盯住面前的一方白纸,这是不是林风眠的一生?林先生也曾“开门”,连最普通的几株树、几间小屋、一条小河都百看不厌,最没意思的电影他都认为“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就有趣”。待到林先生关上门,门就久叩不开了。林先生确实关住了自己的那
12、分天真,关得都有点不谙世事了。“文化大革命”那阵子批斗林先生:“这画的是什么?”“鸟。”(A)“哪有这种黑团团的鸟?”回答仍是:“鸟。”(B)引来一阵怒喝:“这些鸟全闭着眼,到底是对谁不满?”答话低沉下去了,但仍只有一个字: “鸟”(C) 那些能被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首先是靠了艺术家在变幻莫测的人类世界里的自我沉淀。而观赏者要认可这些沉淀物,也要有一个自我沉淀的过程。这过程有时候也需要你把眼睛睁大,从那些没意思的几株树、几间小屋,从那些没有意思的电影中看出点意思,乃至于发现趣味。有时也需要你关起门来,爱护自己的那一分天真,那一点真情实感。不然,你怎么会有被文学和艺术认可的可能? 孙犁先生读了我
13、的一篇小说后,写信述说了他阅读中感受到的愉快:“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种纯净的感觉呢?我首先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我永远也不会不自量力,将我的小说与赤壁赋相提并论,在被历史沉淀下来的名篇面前,我只能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然而,作为读者,每一次有意识的阅读和欣赏,都是一次艺术鉴赏力的沉淀。这正是一幅瓶中之花、一幅水中之天、一幅看似其貌不扬的仕人、一幅闭眼迎风而立的小鸟越来越灿烂的原因。这个沉淀下来的你,其实正是靠了它们的造就。 1.第5段写到了林风眠三次均只有一个字的答话,请你揣摩林风眠每一次回答中蕴涵的对所提问题的感受,分别用两个字表述出来。 2.第7段中反复四次使用“一幅”这
14、个数量性词语,在语意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3.文末加点的“它们”一词指代什么内容?请引用原文加以表述。 4.第2、3段提到伦勃朗、梵高和蒙克的作品有什么作用?(不超过30个字。) 5.第7段作者引用孙犁来信中的几句话意在说明什么?(不超过20个字。) 6.第6段提到了艺术家和观赏者相似的“自我沉淀”,观照全文,请摘引组织文中的相关词语,分两点写出“自我沉淀”的具体内容。(均不超过20个字。) 7.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几项是( ) A.“这个莫名其妙的联想悠远而顽固”,真实地表达出了作者面对林风眠的作品所经历的尚不自觉的长期自我沉淀的过程。 B.“墙上的作品确实闪射着光芒”,表达的是作者对
15、林风眠作品的主观欣赏感受,而并非写实。 C.“对艺术的认可同时也仿佛是艺术对你的认可”,准确地揭示了“艺术的沉淀”与“我的沉淀”之间的辩证关系,两种“沉淀”互为依存条件。 D.林风眠的人道痛苦悲哀这些早年油画是其“关门”前的创作,尚未经过其晚期作品经过的那种“沉淀”,因而是不成熟的。 E.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介绍了林风眠独特的艺术成就,传达出与林风眠作品的强烈共鸣,抒发了对林风眠艺术的深挚热爱。 10.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
16、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上午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 1957年10月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
17、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文章第一段,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诸要素外,还有什么作用? (2)第四段中画线的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用了一连串动词,找出这些动词,简要说明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4)请以节选的部分文字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 可能 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
18、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 催化剂 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能: 氧化剂: 2.最后一句“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这里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873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三课第1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共41张)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