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推荐》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校推荐 名校推荐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
- 资源描述:
-
1、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为A. B. C. D.2若,三点共线,则的值为A B C D3如果AC0且BC0,bc0 (B)ab0,bc0 (C)ab0 (D)ab0,bc053已知直线l:ax+y-2-a=0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是()(A)1 (B)-1 (C)-2或-1 (D)-2或154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 )A B C D55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A. B. C. D.56如果两条直线l1:与l2:平行,那么等于( )A2或 B2 C D57经过点、的直线与倾斜角是的直线平行,则的值为_58若三点P(1,1),A(2,-4),B(x,-9)共线,则x= 5
2、9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斜角为 60若三点A(2,3),B(3,2),C(,m)共线,则m的值为 61过点P(3,2),且在坐标轴上截得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62过点A(2,3)且垂直于直线2x+y5=0的直线方程为_63过点P(1,2)且在轴,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64光线从点(1,3)射向x轴,经过x轴反射后过点(4,6),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 65已知直线,直线;若直线的倾斜角为,则 ,若,则 .66点A(1,2)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_.67过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68与直线平行,并且距离等于的直线方程是_ _ 69直线:,:,若,则 70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则等于_.7
3、1直线l1:(3+a)x+4y=53a和直线l2:2x+(5+a)y=8平行,则a= 72设直线,若,则_.73已知平行直线,则l1与l2的距离是_74直线与直线平行,则_.75如果直线ax+y+1=0与直线3xy2=0垂直,则系数a= 76过作直线的垂线,则直线间的距离为_.77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则等于_.78经过点的直线与斜率为的直线垂直,则的值为 79点到直线的距离为_.80两直线和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_81原点到直线l:3x4y10=0的距离为 82已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83直线与直线的距离等于 84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85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86已
4、知两条直线y=ax-2和y=(a+2)x+1互相垂直,则a等于_.87已知则过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88已知,则、两点的中点坐标为 89已知直线,和交于一点,则的值为 .90已知的顶点,AB边上的中线CM所在直线方程为,AC边上的高BH所在直线方程为求:(1)顶点C的坐标;(2)直线BC的方程91求过直线与的交点,且分别与直线(1)平行; (2)垂直的直线方程.92已知点.(1)直线经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的方程;(2)直线经过点,且坐标原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2,求直线的方程.93已知直线l平行于直线3x+4y7=0,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4,求直线l的方程94已知直
5、线的方程为,()求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求与直线平行,且到点的距离为的直线的方程.95 已知P(3,2),一直线过点P,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12,求直线的方程;若直线与x、y轴正半轴交于A、B两点,当面积为12时求直线的方程96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为,()在ABC中,求边AC中线所在直线方程; ()求平行四边形的顶点D的坐标及边BC的长度; ()求的面积.97已知直线经过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1)求直线的方程; (2)求直线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方程98求与直线垂直,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3的直线的方程?99的三外顶点分别为.(1)求边AC所在的直线方程;
6、 (2)求AC边上的中线BD所在的直线的方程。100在中,点,为的中点,.()求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 ()求所在直线的方程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参考答案1D【解析】设直线的倾斜率为,直线化为,故选D.考点:1、直线的方程;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A【解析】由题知,三点共线可得,由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得,解得,故本题答案应选A.考点:1.向量的坐标运算;2.向量共线3A【解析】由直线,,即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都小于零,必不过第一象限。考点:直线的截距式方程的应用.4A【解析】由题直线经过点A(1,),B(4,)两点,则可利用斜率公式为;则倾斜角是:考点:直线的斜率公式与倾斜角。5A【
7、解析】因为直线过点,且不经过第四象限,作出图象,如图所示,当直线位于如图所示的阴影区域内时满足条件,由图可知,当直线过且平行于轴时,直线斜率取最小值;当直线过,时,直线直线斜率取最大值,所以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故选A考点:直线的斜率6A【解析】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所以直线的倾斜角为.故选A.考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7A【解析】由,且,所以直线的倾斜角为.故选A.考点: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特殊角的函数值.8D【解析】直线的斜率,由斜率的定义可得倾斜角为考点: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9A【解析】直线斜率考点:直线斜率与倾斜角10C【解析】该直线的斜率为,倾斜角,而,所以,故选C.考点:1.
8、直线斜率计算公式;2.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11C【解析】根据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故选:C12D【解析】由题意得,直线方程,令,解得,即该直线的纵截距等于,故选D考点:直线的截距13C【解析】易得斜率,进而得倾斜角,故选C.考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14C【解析】由题意,得直线的斜率为,即,则该直线的倾斜角;故选C考点:1.直线的斜率;2.直线的倾斜角15D【解析】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直线的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即.故选D考点:直线斜率的计算16C【解析】直线的斜率,所以故选C考点:1、直线的斜率;2、直线的倾斜角17C【解析】由直线方程可知直线斜率为考点:
9、直线倾斜角与斜率18D【解析】由题直线的斜率为,故直线的倾斜角为,故选D.考点:直线的倾斜角19D【解析】由题意得,联立方程组,可解得交点坐标为,所以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故选D考点:两条直线的交点;直线的方程20(1);(2)【解析】(1)取边的中点在轴上,由中点公式得,零点的横坐标和平均数为,同时两点的纵坐标和的平均数为,构造方程易得点的坐标;(2)根据点的坐标,结合中点坐标公式,我们可求出两点的坐标,即可求解直线的方程(1)设C(x,y),由AC的中点M在y轴上得,0,解得x5.由BC中点N在x轴上,得0,y3,C(5,3)(2)由A、C两点坐标得M(0,)由B、C
10、两点坐标得N(1,0)直线MN的方程为x1.即5x2y50.考点:中点公式及直线方程的求解21A【解析】解:由两直线垂直的性质可知,所求的直线的斜率k=2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1=2(x3)即2x+y7=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方程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垂直关系求解出直线的斜率22B【解析】由题为求点到直线连线的最小值,可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垂线段)。则: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来源:Z*xx*k.Com23C【解析】由平行可得所求直线的斜率为,所求直线方程为,故选C考点:1、直线的方程;2、两直线平行性质.24A【解析】由在轴和轴上的截距相等,可得:,则: 考点:直线截距的概念及运
11、算.来源:学科网25B【解析】当此直线经过原点时,又过点,所以直线方程为;当此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此直线方程为,点在此直线上,所以,此时直线方程为.综上,满足题意得直线方程为或,故选B.考点:1.求直线的方程;2.截距的概念.26A【解析】因为的斜率为,所以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因此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既是,故选A.考点:1、直线垂直的性质;2、点斜式求直线方程.27C【解析】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和,两直线不平行,两直线不垂直,因此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相交但不垂直.故选C.考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28A【解析】直线与直线垂直,则,直线可以写成,过点,有,点又在上,则,选A.考
12、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9A【解析】设与直线的平行的直线方程为,过点,则,有,所求直线方程为,选A,本题也可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去求.考点:直线的方程.30B【解析】由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可得,故应选B.考点: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31A【解析】直线 的斜率,在轴上的截距为.直线的斜率,在轴上的截距为.由两斜率相等可知两直线平行,在轴上的截距不等可排除重合.故本题选A考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32D【解析】有题意可知,该直线的斜率为,所以过点的直线方程为 考点:1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直线的方程33A【解析】直线x+2ay-1=0与(a-1)x+ay+1=0平行,或a=0,来源:学
13、科网ZXXK解得 或a=0当a=0时,两直线方程化为x-1=0和-x+1=0表示同一条直线,不满足条件所以.故选A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平行关系.34B【解析】有已知可得两直线垂直,故选B.考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35C【解析】由直线的垂直关系可得m值,再由垂足在两直线上可得np的方程组,解方程组计算可得解:直线2x+my1=0与直线3x2y+n=0垂直,23+(2)m=0,解得m=3,由垂直在两直线上可得,解得p=1且n=8,pmn=4,故选:C36C【解析】显然,则直线和直线平行即考点:直线与直线平行37C【解析】由两直线垂直可知系数满足考点:两直线垂直的判定38D【解析】由直线平
14、行的充要条件,得,解得.故选D.考点: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39A【解析】因为直线与直线平行,所以,解得,故选A.考点: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关系. 40A【解析】依题意设直线的方程为,将点代入方程,求得,故选A.考点:两条直线平行.41A【解析】因为直线和平行,所以,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故它们之间的距离是考点: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42C【解析】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43B【解析】考点:平行线距离44A【解析】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解:点(2,1)到直线3x4y+2=0的距离d=故选A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45A【解析】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解:平面上两点A(1,1)
15、,B(5,9),|AB|=10故选:A考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46B【解析】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d=,由此能求出点P(1,2)到直线8x6y+15=0的距离解:点P(1,2)到直线8x6y+15=0的距离:d=,故选B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47C【解析】由题意可得=,解之可得来源:Zxxk.Com解:由题意可得=,即|m1|=2,解得m=3,或m=1故选C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48D【解析】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出结论解:A(4,3)和B(7,1),AB=5故选D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49B【解析】由两点A(3,2)和B(1,4)到直线mx+y+3=0距
16、离相等,知,由此能求出m解:两点A(3,2)和B(1,4)到直线mx+y+3=0距离相等,解得m=,或m=6故选B来源:学科网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50A【解析】点到直线即的距离为故A正确考点:点到线的距离51C【解析】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a1或5,故选C考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52D【解析】易知直线的斜率存在,将直线ax+by+c=0变形为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如图所示.数形结合可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ab0,bc0.53C【解析】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y轴上的截距为a+2,由题意得a+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a=-2或a=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114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