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4届高三第十五次周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4届高三第十五次周考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 南阳 一中 2014 届高三 第十 五次 数学 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命题人:马利平 徐香丽 审题人:张庆云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已知全集UR,集合,则集合M,N的关系用韦恩(Venn)图可以表示为( )2设是虚数单位,若复数是纯虚数,则的值为( )A B C1 D33.已知点在圆上,则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小值分别为( )A., B. , C. , D. ,开始结束4若下面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是126,则应为( )A BC D5. ABCD函数的大致图像为 ( )6某同学同时投掷两颗骰子,得到点数分别为,则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小于的概率为( ) 9设是 展开式的中间项,若在区间
2、上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10.如图,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的直线与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两点若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11已知球的直径SC=4,A,B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2则棱锥SABC的体积为 ( )A B C D12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满足(其中e=2.7182),且在区间e,2e上是减函数,令,则f(a), f(b), f(c) 的大小关系(用不等号连接)为Af(b)f(a)f(c) B. f(b)f(c)f(a) C. f(a)f(b)f(c) D. f(a)f(c)f(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3、共20分。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3.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其中)仅在点处取得最大值,则的取值范围为 。14.设函数f(x)=(x-3)3 +x-1,数列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f(a1)+f(a2) + +f(a7) =14,则 a1 +a2 +a7 = .15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之一去涂图中标号为1,2,9的9个小正方形(如下图),得任意相邻(有公共边的)小正方形所涂颜色都不相同,且标号为“1、5、9”的小正方形涂相同的颜色,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涂法共有 种 16已知椭圆是椭圆上两点,有下列三个不等式.其中不等式恒成立的序号是 .(填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解答应
4、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本题满分12分)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 求的通项公式;()设,求数列的前项和.18(本题满分12分) 前不久,省社科院发布了2013年度“城市居民幸福排行榜”,某市成为本年度城市最“幸福城”.随后,某校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用“10分制”随机调查“阳光”社区人们的幸福度.现从调查人群中随机抽取16名,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他们的幸福度分数(以小数点前的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为叶):(1)指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2)若幸福度不低于9.5分,则称该人的幸福度为“极幸福”.求从这16人中随机选取3人,至多有1人是“极幸福”
5、的概率;(3)以这16人的样本数据来估计整个社区的总体数据,若从该社区(人数很多)任选3人,记表示抽到“极幸福”的人数,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19(本题满分12分)ABDEC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10,BD=8,E是线段AD的中点沿直线BD将BCD翻折成,使得平面平面ABD(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20. (本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的右焦点在圆上,直线交椭圆于、两点.(1)求椭圆的方程;(2)若(为坐标原点),求的值;(3)设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为(与不重合),且直线与轴交于点,试问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