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同步练习6-1兼爱(新人教版选修).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先秦 诸子 选读 同步 练习 兼爱 新人 选修
- 资源描述:
-
1、第6单元 第1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相篡(cun)不惮(dn)慈(ch)孝B执(zh)弱 侮(w)贫 敖(o)贱C恶()人 恶()衣 牂(zng)羊D黧(l)黑 期(j)年 乱行(xn)【答案】B(A慈:c,C恶:w人,D行:hn。)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两个“举”都当“拿”讲)3下列句子中的“独”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今诸侯独知爱其国。A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独以吾两人在也。C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答案】B(例句和B都当“只、仅”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两个“比”字都当“等到”讲)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A以不相爱生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C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D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答案】AC(AC:因为,B:来,D:拿)6下列句子中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B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C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D乃今得之,为予大用【答案】AC(AC:作为,B:为了,D:是)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B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C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D揖御寇而进之【答案】BD(BD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名词作状
3、语,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8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此何难之有焉?B是其故何也?C东西南北,唯命之从。D予之不知余也。【答案】AC(都是宾语前置句)二、文本精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
4、一项是()A家主相爱则不相篡篡:掠夺B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贼:残害C诈不欺愚 愚:愚蠢D是以仁者誉之 誉:称颂【答案】C(愚:这里指忠直敦厚的人。)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B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C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D是以仁者誉之【答案】B(B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拿”、“用”。A项,通“已”,副词,已经。C、D两项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都是动词,看待。A项前一个“若”是“好像”;后一个“若”是“及,比得上”。B项前一个“则
5、”是连词,“就”;后一个“则”表示肯定判断,“就是”。D项前一个“和”是形容词,“和睦”;后一个“和”是形容词,“温暖”。)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译文: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B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译文:因此诸侯和诸侯相爱就不会在郊野战斗。C家主相爱则不相篡。译文:卿大夫与卿大夫相爱就不会篡夺君位。D君臣相爱则惠忠。译文:君臣之间相爱,君对臣就会施惠,臣对君就会效忠。【答案】C(“篡夺君位”错,应为“争夺利益”或“掠夺财富”。)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
6、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
7、宗宥之,遂归田里。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A项中“与”,一为介词,“跟”;一为介词,“替”。B项中“以”,介词,“因为”。C项中“于”都是介词,前者是“向”的意思,后者是“与、跟”的意
8、思。D项中“为”,一为动词,“担任”;一为介词,“对”)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其子匿他舍,捕得之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世宗宥之,遂归田里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A BC D【答案】C(表明张特立受人爱戴;介绍张特立受陷被贬;赞扬张特立能保持中庸之道)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B东师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
9、,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了家乡。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答案】A(A项中不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而是“将将军的家奴绑起来关进监狱”,犯了“移花接木”的错误)16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译文:_(2)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译文:_(3)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译文:_【答案】(1)将军家里难道还会出盗羊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罢了。(2)豪贵之家从此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也有了安全感。(3)钻研经典一辈子,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生都景仰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